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经济学中的不同流派对生态危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该领域的主导范式坚持认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定价和资源市场的完善能够解决环境恶化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洞见保持沉默,否认环境问题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存在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和根本的解决方法的寻找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可能是真正解决造成环境恶化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2.
233.
目前,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医患关系凸显重要,从参与合作式的医患模式着手,分析这一模式的双面性.运用依恋理论的观点,分别探讨了患者的四种依恋模式和就诊心理,以及不同依恋模式的医生和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形成互动医患关系,为进一步促使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34.
尝试以古代"就医方"为考察对象,凭借中国古代众多医学事迹和医家言论史料,深入剖析古代社会"病人"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侧重于病患及其亲属朋友两类群体对医患信任关系构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透视古代医患关系信任环节构建的历史面貌,期冀为当代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35.
"心"在中国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价值,当代医生应从"心"出发来发现、把握、提升、完善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医生宽容心是指医生允许或理解病患及同事有不同行动和判断自由的一种包容态度和豁达心理.宽容心可以提升医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医德的养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医际关系.  相似文献   
236.
和谐医患关系中医生的言语礼貌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也是医患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在线咨询中好大夫的言语礼貌策略进行分析,有利于规范和指导医用语言,促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沟通,从而建立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37.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出发,提出了建立和谐宗教关系的理论;强调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地位,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对宗教问题的新认识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238.
印度宗教在世界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也对中国文化有过较大影响。印度宗教最初发源于印度河文明,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吠陀与奥义书时期的宗教形态。在印度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教派别是婆罗门教及主要由其演化出来的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宗教在印度历史上也起了重要作用。印度近现代的政治冲突与此地区的宗教对立及民族矛盾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代中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借鉴印度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经验与教训,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39.
对以482名城市务工者为代表的社会困难群体进行的伦理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公民"身份是其主要的伦理角色担当,也是其首选伦理角色期待;家庭伦理关系有从以血缘情感为主向"情理兼容"、以"理"为主的现代伦理关系转变的趋势,感情和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家庭伦理关系的完整与稳定;伦理关系的重点是"社会建构",难点是"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建立;社会困难者对政府权力运作中的道德状况感到不满,民生道德是国家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民生关注"成为国家伦理建设的重点.鉴于此,应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通过社会政策的杠杆,使"自上而下"的"民生道德关怀"落实为具体有效的政府行为,改善国家道德形象,同时使"自下而上"的民生道德建设成为提高中国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0.
王珏 《道德与文明》2010,(4):135-139
改革开放前单位组织的集体道德行动逻辑有着明确的可预见性.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的"后单位时代"集体道德行动呈现出不同于单位制度时代的道德行动逻辑,调查数据表明,单位组织集体道德行动的特征及其规律,具体表现在道德行动方向多元、道德行动动力不足及道德行动能力欠缺上.当代中国单位组织集体道德行动,在传统伦理"路径依赖"与市场经济"自然法则"的双重挤压下现实地呈现,在个体德性与"伦理场域"的相互关联中辩证地开展,在社会现实的伦理需要和伦理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健康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