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环  王欣  刘一贝  曹贤才  吴捷 《心理学报》2021,53(5):481-493
当人们与搭档组成社会群体一起协作讨论某些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经验时, 该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 分别使用语词词单和情景故事作为实验材料, 考察成员关系(包括关系类型和关系时长)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记忆的材料为语词词单时, 青年陌生组出现了协作抑制; 而当记忆的材料为情景故事时, 青年夫妻和老年夫妻组均出现了协作促进。此外, 老年夫妻在协作提取情景故事的过程中使用的有效交流策略更多, 且这些有效交流策略的使用与更高的协作提取成绩有关。该结果支持了具有长时亲密关系的老年夫妻之间的“交互记忆系统”对协作促进的关键作用, 为理解成员关系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提供了全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2.
李秀妍  伍珍 《心理科学》2021,(2):433-439
认知风格是个体获取和加工信息的一贯模式,影响诸多认知活动。本研究测量了98名4-8岁儿童的认知风格和积木拼图中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发现:(1)4-8岁儿童总体上表现为整体型认知风格,但分析型认知风格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发展;(2)认知风格影响问题解决策略:越偏整体型认知风格的儿童越多使用主体参照策略(即先拼主体图形再补充其他部分),并且越少使用线索推断策略(按照行/列的线索顺序依次拼图)和局部定位策略(根据某一局部图案的具体位置摆放积木)。本实验首次探索了低龄儿童认知风格的年龄差异,发现认知风格在发展早期就已影响问题解决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儿童认知风格的发展及其作用,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以传播宗教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宗教教育在英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宗教教育在英国经历了从垄断学校教育到成为学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宗教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一直积极地改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代英国宗教教育在世俗化、多元化及公民教育兴起的背景下,依然对英国社会发挥着导向、凝聚、整合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在中国基督教史上,中国教会一直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两者曾有碰撞和对话,如清代中国的"礼仪之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创办等。随着本色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努力探讨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寻求一位可被中国文化接受的基督。通过对话、交流、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995.
研究析取句和条件句之间的推理能检验推理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解释。一个实验考察了析取句和条件句中两个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容析取与不相容析取)和推理方向(由析取句推条件句与由条件句推析取句)对析取句与其等值的条件句之间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推理方向的影响取决于条件句和析取句中基本成分间的关系,在不相容析取关系下的推理成绩好于在相容析取关系下的推理成绩。现有的推理理论不能解释被试的整体反应模式,作者提出的特殊知识启发式与一般的句法意义对比启发式的竞争能统一解释被试的主导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青岛市65所中学3355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上网时间后,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习焦虑在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学习焦虑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且相对于同伴关系水平低的个体,学校归属感对手机依赖、学校归属感对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焦虑对手机依赖的作用都在同伴关系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学校归属感是如何影响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指通过操纵或损害关系以达到伤害浪漫关系伴侣的行为。本文以628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依恋焦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恋爱中的关系攻击和恋爱关系质量在其中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依恋焦虑对抑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关系攻击和关系质量在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之间分别发挥着单独中介作用;(3)关系攻击和关系质量在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之间发挥着序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依恋焦虑个体在关系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模型,同时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98.
《学海》2022,(1)
"非同一性问题"是代际正义理论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非同一性问题主要关注那些决定未来人存在的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否被允许,该理论认为那些存在依赖于看似有害行为的人,并不能认为其自身受到了这种行为的伤害。该观点与人们的道德直觉相悖。帕菲特和雷曼分别为非同一性问题提供了后果主义和契约主义的解决方式,这两种解决方式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难题。义务论有可能成为一种解决非同一性问题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999.
运用追踪设计检验了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特定成分和问题行为跨情境和性别的关系。选取101名学前儿童(48名男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任务测量儿童的执行功能,一年后采用母亲和教师报告分别收集儿童在家庭和学校情境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控制儿童年龄后:(1)在男孩中,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负向预测一年后家庭情境的外化问题,认知灵活性负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抑制控制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内化问题;(2)在女孩中,执行功能三个成分均不能显著预测家庭情境的问题行为,认知灵活性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执行功能三个成分与问题行为间存在不同效应模式,且存在跨情境和性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通过整合自恋双元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 探讨欣赏型自恋、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 深入分析了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和关系回避型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任务相互依赖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员工-同事二阶段配对的235份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欣赏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系趋近型动机在欣赏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关系回避型动机在敌对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没有发挥中介作用; 任务相互依赖性不仅正向调节欣赏型自恋与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的直接效应, 而且还正向调节着欣赏型自恋通过关系趋近型动机对亲社会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