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7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严锡禹 《天风》2018,(8):23-23
何进善(1817-1871),字福堂,广东南海人,是继梁发之后英国伦敦会按立的第二位华人牧师。何进善幼年随父亲侨居马六甲。当时,英国伦敦会己经在马六甲开办了英华书院,专收中外幼童入读,何进善因而得以就读于该校。何进善入读之时,英华书院虽仍属草创阶段,但院长米怜牧师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培养目标也十分明确。米怜希望培养中英文俱佳的学生,让学生在读期间感受到基督教的力量,并能使他们献身传教事业。  相似文献   
202.
《天风》2018,(5):59-59
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林曼红牧师于2018年3月15日在沪接待了联合卫理公会全球事工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主任孔保罗牧师和亚洲项目助理刘茹红女士。宾主双方就神学教育中的师资引进、出国留学,以及社会服务事工中的培训等工作进行了探讨和沟通。  相似文献   
203.
渊声 《天风》2018,(12):52-52
问: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双方父母的悉心照顾,我们年轻人不太懂得应该如何去照顾父母,尽管我们知道应当孝敬父母,但做起来确实也不容易。请问,我们当如何尽孝?答:张怡姊妹,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悉心关怀照顾,孩子集宠爱于一身,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注意到如何去照顾、关怀父母。所以我的建议是:1.尽量抽时陪伴:现在很多父母缺乏的已经不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或心灵方面的需要。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真的老了,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而这一点却恰恰是儿女们最难做到的。许多子女都与父母分居两地,要陪伴父母谈何容易?因此,儿女要想尽办法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孤单的感觉少一点!特别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命有限,你浪费一天其实就少一天了!  相似文献   
204.
基督教教育与儒家教育的和谐关系表现在 内在的合一与外在的统一, 内在的合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合一,  相似文献   
205.
陈国雄 《哲学动态》2015,(2):99-10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美学实现了由早期建构期向全面发展期的学科跨越。在这一进程中,环境美学的研究路径经历了由实践先行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的转折,研究对象经历了由自然环境到人类环境的转折,研究立场经历了由环境关注到环境关怀的转折,研究目标经历了由环境宜居到环境乐居的转折。上述四大转折有效促成了环境美学学科的纵深发展,也鲜明地表征了其研究轨迹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6.
韩磊 《美与时代》2015,(2):127-128
教育的信息化趋势是推动软装饰设计教学形式变革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颠覆了软装饰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效率改革的一项强而有效的策略。但是现在还存在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效率,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7.
马里坦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阐述了人学与教育观的紧密联系,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应该奠基于基督教的人观之上。他一方面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使人获得精神的自由,帮助人在社会生活中成为好的公民,另一方面又对一些错误的教育观作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为人类摆脱文明危机提供了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8.
桑榆未晚     
编者按:本文作者、《中国穆斯林》杂志原编审张沛纶先生(见题图),因病于2002年11月5日14时52分归真,享年84岁。张沛纶先生于1918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一回族穆斯林家庭,1940年9月—1945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并毕业。1949年参加工作,曾在成达师范、北京回民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任教。1981年—1989年在《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部工作。张沛纶先生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多年从事中国语文的教学和写作工作,晚年仍笔耕不辍,成果颇丰。他在5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民族人才和伊斯兰教事业接班人,为中国的民族教育和宗教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了缅怀张沛纶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本刊特发他的遗作《桑榆未晚》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09.
210.
《中国穆斯林》1995,(S1):24-24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国伊协及经学院各位领导、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能与大家共同庆祝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务院宗教局对经学院成立四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