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3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从人性观角度看折衷主义疗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纪梅 《心理科学》2002,25(5):620-620,590
人性观(the view of human nature)是对人性的看法,而人性,首先是个哲学上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属性的统一,它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具体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形成人性的决定因素。《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1989年)和《心理咨询百科全书》(车文博,1991)中也沿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色彩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2.
本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灭绝种族的排犹主义及纳粹大屠杀的集体心理根源进行了分析,旨在从人性的阴影和邪恶问题的角度对这段惨痛的历史做一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3.
《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美学与文艺理论著作,长期以来一直为后代理论家和文艺家所重视,在西方文艺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判断力批判》中分析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美的分析。第一个契机是"质"的契机,认为审美的本质特征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第二个契机是"量"的契机,即所谓"无概念的普遍性";第三个契机是"关系"契机,指的是对象和它的"目的"之间的关系;第四个契机是"模态"契机,认为一切审美的判断,如果它是审美的话,都必然有一种共通感。康德比前人更能充分认识到审美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审美现象中的许多矛盾对立,而他的企图不是忽视或否定矛盾对立的某一方面,而是使对立双方达到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14.
康德的德性论聚焦于人的道德而非一般的理性存在的道德,在理性与经验情感、规范与性情、神性与人性等方面有着系统的论述,对于理解康德伦理学的完整面貌、澄清多年来的一些误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正>电视剧《娘要嫁人》的时间跨度尽管很大,但整个故事情节单纯,围绕齐之芳的爱情、婚姻、家庭展开,平凡的情节与浓郁的抒情性特征为她悲剧性的命运进行了铺垫,剧中无名的伤感和深沉的怀念,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深化了它的悲剧品格。《娘要嫁人》的舞台美术和音乐的处理很好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为它所营造的怀旧的气氛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16.
韩国导演金基德携他的《圣殇》斩获2012年第69届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狮奖,这部影片也是他沉淀几年之后的开山之作。它依旧延续金基德边缘、另类的风格,从一对“母子”深情入手,为我们揭露人的欲望,拷问最深层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7.
魏娜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4-124
认真研读和思考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擐究作者怎样从女性形象入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人性,通过塑造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关怀人生。  相似文献   
118.
本文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论述了孟、告之争没有违背矛盾“同一律” ;二是探索了“生之谓性”的命题为何会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识 ;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了“生之谓性”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19.
人性问题始终是麦金太尔学术研究的关切点。麦金太尔早期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弥补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道德缺场,将对人性的解读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以解决人之异化状态。通过剖析人性中需要与道德的分离情境,麦金太尔提出若要真正回归人之本身,就必须重视人的需求,将其与道德统一,以实现人性复归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提供了最佳的实践路径。概而观之,马克思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不仅是麦金太尔理解人性的基本立足点,更是其整个理论建构的致思逻辑。  相似文献   
120.
在儒家哲学中,价值非仅哲学的一个部门,而是贯通所有哲学问题并规定了其本质的一个核心和辐射源。儒学以人的存在实现为进路,落实到“心性”的论域动态地展示人性的内涵,而非对人性做静态的分析。儒学即心言性,即情言心,将“知”理解为人的存在所本具的智照、定向和主宰作用。其所主人性本善论,规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实现方式。儒学循道德和存在实现进路以建立其形上学体系,其所言伦理与价值,则是一种真理与应当本原一体,表征人的生命存在之整全性意义的伦理价值观念。儒家所言道,是在实存差异实现之“通”性上所显现出的一个形上超越性的“一”,其达道之途径,可名之为“旁通而上达”。“旁通”与“上达”两个维度,虽有分判,又相即互成,共同构成了儒家的价值和形上学系统。这一价值和形上学系统,既凸显了一种即伦常日用而达超越的实践品格,同时亦体现出了一种尽性、成己以成物的价值平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