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3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智慧 《法音》2009,(4):34-36
2006年于杭州、舟山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既抓住了佛教最具特色的心灵资源,又契合当今世界以"和谐"与"合作"  相似文献   
82.
常见的心身障碍共病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结构模型: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及躯体化障碍等归为内化性疾病谱系的组成元素,物质滥用和反社会行为障碍归为外化性疾病谱系的组成元素。本文分析探讨评估慢性疼痛与这一模型的联系。社会心理和生物学的研究证据表明慢性疼痛与内化性障碍密切相关,提示内化-外化性疾病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研究架构,为探讨慢性疼痛与情感、抑郁焦虑及其他相关精神障碍的关联共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3.
以8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共情倾向和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款意愿的交互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对低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其捐款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高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条件下的捐款意愿显著高于不可识别条件;(2)受害者可识别性通过增加高共情倾向大学生的同情反应,进而增强其捐款意愿。  相似文献   
84.
诸多研究显示母亲积极教养能够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但是迄今对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基因-环境-内表型-行为”模型, 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 对1082名青少年(初测年龄为12.32 ± 0.48岁, 50.3%女生)及其母亲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研究, 考察共情在母亲积极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以及OXTR基因rs53576多态性对该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青少年认知共情(观点采择)在母亲积极教养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而情绪共情(移情关心)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2) OXTR基因对积极教养与亲社会行为间直接路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3) OXTR基因能够调节“母亲积极教养-认知共情-亲社会行为”中介机制的前半路径, 并且显现出一种超显性的基因效应。在携带GG和AA基因型的青少年中, 母亲积极教养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共情, 进而增加了其亲社会行为, 而在携带AG杂合子基因型的青少年中, 这一中介效应则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催产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共情能力和家庭教养等方面阐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机制及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5.
音乐情绪识别能力是利用音乐开展情绪调节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具有独特韵味的中国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情绪调节和音乐治疗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研究音乐情绪识别的有效音乐刺激。本研究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 通过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筛选出高、低共情组被试各36人参加脑电实验, 考察共情能力对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的影响。脑电数据显示, 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内隐识别时, 将宫调和羽调音乐作为启动刺激, 诱发了中期的P2、N400以及晚期正成分LPC (Late Positive Component)。低共情组P2和N400成分的波幅大于高共情组, 高共情组LPC成分的波幅大于低共情组。本研究第一次从电生理层面考察了不同共情能力的个体在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时的神经反应差异。高低共情组在中国民族音乐情绪识别不同阶段的注意投入可能影响了其对音乐刺激的感受, 进而影响音乐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道德推脱问卷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2)共情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道德推脱在自...  相似文献   
87.
从信任违背到信任修复:道德情绪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学者已经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信任违背的原因及修复方式。近年来,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引起了重点关注,但是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解答。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情绪影响信任的线索依赖效应和离散情绪(内疚、羞愧、愤怒、悲伤等)对信任修复的影响这两个角度着手研究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内疚和共情两种道德情绪是影响信任修复最重要的情绪因素:内疚能够促进受信方做出补偿行为,共情能够促进信任方宽恕他人。基于此构建了道德情绪的信任修复模型,并考虑了目标线索和信任方的特质性宽恕的调节作用。同时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他离散情绪尤其是道德情绪对信任修复的作用,并关注情境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为考察冒犯者得到宽恕与否对其后续行为的影响,以及在该关系中内疚和共情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伤害事件回忆、情境性内疚测查、内疚和羞愧倾向量表和基本共情量表对南京市5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随着得到宽恕程度的提高,个体在之后善待被冒犯者的程度也随之提高;(2)情境性内疚在得到宽恕与否与后续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中介效应的直接、前、后路径均受到共情能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89.
90.
肖云晓 《天风》2016,(6):32-33
门第,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的表现。虽然如今门第观念经常受人诟病,但在今天的社会,类似观念仍旧存在。今天社会不再以阶级或等级来划分人群,但近代社会学者划分的“社会阶层”依然类似于过去的门第。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即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具有相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婚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因为婚姻形成家庭。不可避免,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必定受门第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