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3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投射偏差是指个体常常会高估未来偏好与当前偏好的一致性, 从而把当前偏好投射到未来的心理倾向性。本文从情感–认知加工、时间修正和心理模拟等视角对投射偏差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解释, 并概括出投射偏差的内源性(含内脏感觉、情绪状态和需要)和外源性(含事件相关信息、天气状况和选择情境)影响因素, 还总结归纳出投射偏差的三种应对策略, 最后指出了投射偏差在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2.
目的:考察在女大学生中特质与状态共情对个体自我中心特质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考察特质共情对自我中心特质与利他行为倾向的调节作用; 研究二采用行为实验 (自我中心特质高或低的女大学生) 来考察启动的状态共情对真实利他行为的影响。结果:共情特质/状态会与自我中心特质交互作用来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倾向。结论:高共情状态/特质的被试其自我中心会降低利他行为/倾向, 而低共情状态或特质的被试无此倾向。  相似文献   
223.
唐宋时期,五台山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从植物资源来说,五个台顶主要分布着花草,谷底到半山覆盖着树木,药材散布于各处。动物主要有老虎、白狐、白兔、白鹿、白鹤等。山中丰盛的植物、动物资源与文殊菩萨的幻化、显圣灵迹相融合,形成仙花瑞草筑灵境、万壑嘉木显殊异、丰饶药材凸神圣、珍禽瑞兽彰化现的局面,彼此的交融促进了五台山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台山佛教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24.
网络欺负已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共情是一种亲社会性的人格特质,它也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欺负。共情通过影响不同的网络欺负角色——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网络旁观者,影响着欺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其中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发挥不同的作用。目前,关于共情影响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未来研究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加强理论建构,进一步为网络欺负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25.
《法音》2014,(10)
正首先向为成功召开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而付出辛劳的中国佛教协会表示衷心的祝贺与感谢。世界上佛教徒最多的区域是中国内地,然而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至今才第一次在这里召开,本人对此稍感遗憾。今天,世界各地佛教领袖访问中国后,亲眼目睹了它的发展盛景,更加坚定了佛教世界化的信念和自信。从这一点上来看,本届世佛联大会在中国召开对佛教世界化有深远  相似文献   
226.
建筑给予雕塑生命,雕塑赋予建筑灵魂。通过列举哥特时期建筑及雕塑艺术品,探究两者和谐共生的表现,旨在更加全面认识“哥特式”本质,全面认识建筑与雕塑相互依存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7.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使他人获益的行为,这类行为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共情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脑岛等脑区的激活与消极情绪体验有关,是情绪共情的神经基础,利于产生亲社会行为动机;颞顶联合区等脑区参与对他人意图的理解,是认知共情的神经基础,利于个体选择有效方式帮助别人。女性在共情时激活额下回等与情绪有关的脑区,而男性在共情时激活颞顶联合区等与认知有关的脑区,这为男女个体在亲社会行为表现上的差异提供了新证据。未来研究应完善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脑区功能的解释,综合多种影响因素,结合病理学研究考察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228.
人类共同利益:生态伦理学必须高扬的旗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共同利益不是抽象的存在 ,而是一种客观实在。 19世纪中叶以来 ,当现实的主体条件和现实的社会条件、动因两方面皆具备时 ,人类共同利益及人类对它的意识渐趋明朗。人类共同利益是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点 ,这体现在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形成 ,性质和功能 ,应用和实践 ,地位和趋势诸方面。因而 ,生态伦理学必须高扬人类共同利益这面旗帜 ,致力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建立全球的合作伙伴关系 ,促进人类共主体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9.
张培高  冯雪 《中国哲学史》2021,(3):42-48,72
孔子评价高柴、曾参、子张和子路的特点时分别用了四个字(愚、鲁、辟、喭)指出了四人的缺点.这实际上与"性命"关系不大,但胡瑗却从中"体贴"出了"性命"之理.胡瑗释《论语》"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时说:"古之取人以德,不取有其言,言与德两得之.今之人两失之."经过研究发现,胡瑗"今之人两失之"之语确有很强的现实针对...  相似文献   
230.
《孔子研究》2021,(3):107-116
王阳明的《大学》诠释在其心学思想体系中至关重要,这引起了日本著名阳明学者冈田武彦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王明阳的《大学》观为基础,依托相关文献,首先阐明冈田武彦对王阳明《大学》观内在嬗变的理解、检讨与反思;其次探究冈田武彦基于王阳明《大学》观所做出的思想开拓。冈田认为学问头脑的转变促成了王明阳《大学》观的思想变迁,但这与《大学》本旨是否相合却值得商榷。王阳明《大学》思想与冈田武彦晚年的身学说、"共生"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致知"说对冈田"致身"说的提出具有启迪意义,而"万物一体之仁"则为"共生理念"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