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2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91.
考察儒家"石经"之史,不难发现,儒家"石经"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儒家"石经"以官方形式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儒家经学与时代、政治达到了一种新的融合,满足了当时的时代诉求、政治诉求与文化诉求。从历史维度看,"石经"之史是渐次形成的,其经数与经目也是由少至多、由经至子,以及由子入经的,同时,在此演进过程中还呈现出体系化、经典化与圣典化的基本趋势。从客观层面看,"石经"作为客观存在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蕴含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意涵、文化意涵与历史意涵。  相似文献   
192.
作为儒家经典的《孟子》,在辽、金二朝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传播。辽代并无孟学著述的著录信息,但从营州人马保忠进谏辽帝,称扬"孔孟圣贤之教"的表述可以推断,《孟子》在辽代有所传播,并且认定"孔孟"乃属一体之学。至于金代,由于汉化程度更高,《孟子》也在国子监、国语译经、科举考试等领域得到更广范围的流传,孟学著述亦更丰富;无论是金朝科考的科目规定,还是王若虚等人的著作,都体现出北方学术传统对南方朱子理学反动的特色。《孟子》在辽、金的传播,对于二朝教化的广施和器度的涵养,对于推进二朝儒学化的进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3.
本文认为,上清派是房中术派。上清派的上道可称为“隐书之道”,包括男女双修秘术。多奉女神,大量女性与男性一起创教、传教,表明女性对于隐书之道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4.
【本刊讯】2013年6月18日-21日,中国伊协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古兰经》诵读比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推荐的5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全体参赛选手、中国伊协全体干部职工、中国经学院全体师生,以及穆斯林群众200多人出  相似文献   
195.
明代州县儒学的尊经阁作为地方文庙体系中的重要建筑,是由地方官府负责管理的公共性质图书收藏中心,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彰显着鲜明的国家意志色彩。尊经阁作为一地图书之府,是贮存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的藏书楼,既为朝廷官吏学习统治术提供知识支持,也为民间士绅宣扬儒家伦理纲常、施行教化提供文字参阅,发挥着"崇经范道,贮书讲学、育士抡才"的综合性功用。明中叶以降,在邪说诬经的大背景下,各种玩经、叛经、毁经的现象层出不穷,尊经阁早期那种设置在国家政治文化制度顶层设计框架上的儒学知识权威性承载者和引导者的神圣色彩逐渐消褪,逐渐沦为地方官的文教政绩和仅具物质外观的景观性建筑。  相似文献   
196.
茶山丁若镛是朝鲜后期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留下了丰富的经学资料。他的经学诠释体制脱离了以往朱子理学形而上的层面,注重现实和实践,同时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他的心性论从具体的现实和个体的自律性上来重新认识人,从而确立了其哲学思想的实学依据。他认为心是人的主体,性是心之嗜好。人心虽然有这种嗜好的倾向,但现实中的善恶取决于心的自主之权,心具有自律性。他反对性理学中本然和气质之性的分类,认为在本然上人物性是不同的,在气质上人物性又是相同的。在四端和四德的关系中,与性理学者的“德内端外”不同,茶山提出了“端内德外”,认为四端虽然是先天内在的,而仁义礼智四德则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后天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7.
从藏传佛教时代使命定位,结合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认为,寺院应加强文化教育以提高僧众的现代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在西藏,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藏传佛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僧众的佛学修养、知识水平与文化素质,这不仅关系到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西藏和谐社会的建设。最近,笔者在  相似文献   
198.
陈驯 《天风》2015,(2):28-29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孝道精神是其中之优秀者。本文称"孝道精神"而不称"孝道传统",是因为孝道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性",是可以世世代代继承发扬下去的,而孝道传统的一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发生变化,有些已经不能直接效法。因而本文定义中国孝道作为中国人的优秀文化精神性,而不是鼓励人们去模仿某种孝道故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具有时代性和进步特色的,现代人不可能回到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中去直接效  相似文献   
199.
以早期传译佛诞经文为支持,汉魏六朝时,如浴佛、行像、散花、伎乐表演、造幡求福等印度传统佛诞节仪先后被引介进入中国,而如施斋、抄经、造像之类非印度传统佛诞节仪也在地方化过程中先后被增衍出来,最终把佛诞日这样一个宗教性的纪庆日子演变成了中国人的一个岁时节日.就中展示出来的,既是一个佛教文化传播的过程,更是一个中外文化变迁的过程.讨论佛教中国化问题,这个过程为我们揭示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0.
胡旭 《学海》2002,(4):111-114
两汉时期 ,经学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 ,经今古文学派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尖锐。《春秋》三传在两汉时期的沿革 ,反映出特定的政治内涵 ,简言之 :西汉时期 ,政治更多地依赖于经学 ;而东汉时期 ,经学更多地依赖于政治。二者的关系是互为功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