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佛言祖语     
《法音》2006,(5):1-1
(马祖)示众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是事。…  相似文献   
242.
<正> 佛教修行之关键,要在信解行证而已,于此次第修行,定入圣位,必得妙果。黄念祖居士是当代著名的净宗大德,内外兼学,显密同修,禅净具明,宗说皆通,其念佛法门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法门之要,就在信深、解博、行专、证妙。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其超越一般宗教之处,在于破除了神力决定论,给人以自信,而与宗教相同之处,在于同样强调信仰为本。黄念祖特别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以信深为入道之本。他指出:  相似文献   
243.
杜钢 《法音》2010,(4):26-31
<正>今年是印光大师圆寂七十周年,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不仅自己一生严于克己修身,积功累德,勤谨修学净土法门,同时,他也谆谆教导其弟子们必须要踏实做人,过好世俗生活,敦尽人伦之道,成就完满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修学净土法门,以求解脱,证得涅槃。可  相似文献   
244.
杜勇 《管子学刊》2001,(4):90-94
安州六器和麦氏四器的年代在学术界尚有争议,尤其是有的学者过于相信康宫为康王之庙说,因定诸器为昭世之物。然据笔者考察,安州六器和麦氏四器均应为康王时器,铭文有关内容与昭王南征荆楚实不相涉。  相似文献   
245.
广觉慧宗(镇海寺) 觉:觉察、觉悟。觉察,谓觉知恶事。觉悟,谓悟得真理。《大乘义章》二十:“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入睡寤。觉察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觉悟觉,对其智障。  相似文献   
246.
《中国道教》2006,(6):53-53
10月20日上午,乐清市道协召开理事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研究部署如何在全市道教界掀起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会议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摆在全市道教界人士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全市道教界人士紧密结合全市道教界实际,  相似文献   
247.
细节的魅力     
当我听到周围的同学高声议论小沈阳现在的出场费竟高达六位数时,我选择了沉默。 我想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毕竟,他也曾是黑暗里的舞者。  相似文献   
248.
由著名学者任继愈、李广星先生任主编,全国数十位墨学专家历尽十年艰辛、共同编纂的《墨学大全》,已于2004年9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并于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首发式。  相似文献   
249.
一、《金刚经》的由来善逝逝后五六百年顷,印度佛教界出现改革的新思潮,从佛法理论到宗教实践等各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与发展,佛教史上称为大乘运动。  相似文献   
250.
佛门名对     
冷泉 《佛教文化》1994,(6):25-24
“道在于行亦在于说。”佛教在向中国社会各色人等的弘化过程中,名僧高士应机施化,妙语迭出,现择史传上有名的机锋对答,录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