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4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 ,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所以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2.
目前,在非洲等地进行的HIV药品临床试验已成为国际上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药品临床试验促进了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些突出而复杂的伦理问题.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应正确看待医学科技进步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尊重、公正、不伤害、受益"这一伦理基本原则指导HIV药品临床试验,促进医学和伦理道德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3.

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是生成道德整体系的两个源头,也是伦理学的两大传统和两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并有其各自的特殊功能,在其长期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展示了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历史和现实表明,美德伦理的长处正是规范伦理的短处,美德伦理的短处正是规范伦理的长处。美德伦理犹如伦理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牢,大厦就会倒塌;规范伦理犹如这座伦理大厦的四梁八柱,是支撑伦理大厦的骨架,骨架缺失,大厦焉存?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关系是并存与互补的关系。认清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并存与互补的关系,是建设包括医学伦理在内的社会伦理完整体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4.
大千世界,规范呈现出自然律、道德律和法律之三维图景。从自然律的"他律"经过法律的"自律与他律的交织"到道德律的"自律"的过程是人类对外在的规范不断超越、对内在的自由不断接近的过程。随着这种由外向内的不断深入,走向德性就会作为一种崇高的使命被提了出来。而走向德性其实就是实现伦理学的回归与还原。  相似文献   
175.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刑法对佛道教实行宗教法律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及原因,并说明在这样的法律规范外部环境下,道教只能走上心性化的道路,并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76.
组织承诺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该文采取多测度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基础,概念性定义和操作定义,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影响变量等方面对组织承诺的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发现现有的组织承诺概念比较冗余,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现有组织承诺量表需要在内容效度、汇聚效度和区分效度等指标上进行深入探索;目前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多从离职/留职意向的角度进行探讨,缺乏从雇佣关系的角度进行的系统研究;需要进行纵向研究以获得组织承诺和其他一些员工态度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后续研究可以从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角度,详细考察组织承诺的不同维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7.
福柯区分了司法型权力和规训型权力.他指出规训型权力建构了一个涉及社会各方面的严格"规范".人们在这种"规范"下,虽然看似有一系列的自由,但是实质依旧无法获得自主性.因此,我们需要重申古代精神.在古代的语境下,各个层级和身处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对自己有严格的规范.他们表面上是被束缚的,但是在这种自我约束后,却是由于他们真正的自由.并能由此发展出一种健康的社会构架.  相似文献   
178.
郑宇健 《世界哲学》2013,(1):123-132,161
从一种广义的自然主义框架出发,关于内容的基本哲学问题是:在一个本无内容的自然界中内容是如何可能的?具言之,内容源于何处,其地位之特殊性何在,内容与非内容的自然存在之间有何关系?本文通过对柏济新著《客观性之起源》中的相关观点,及其与当代不同种类的诠释主义立场之间的潜在争论的述评,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某种合理解答.这一解答涉及一种受自然进化约束的、与可诠释性条件相伴随的规范性.这是一种与自然主义相容的非还原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79.
陈冬 《道德与文明》2013,(5):143-148
根据2012年底至2013年初对3100位市民进行的“首都公民道德形象”问卷调查,首都市民道德理想与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爱国爱首都、诚实守信、友善、敬业等成为首都市民的人生价值追求,体现正能量的各类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被首都市民广泛认同.但也有一些市民认为,道德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的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2)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公共文明引导工程;(3)加强诚信体系建设;(4)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保障支持作用;(5)进一步扩大精神文明建设舆论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180.
宗教与所处社会相适应,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必然要求。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中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既有本土宗教道教,也有中国化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这些中国的宗教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在保持基本教义义理的条件下,始终与我国社会相适应,适应我国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从其经典文献中精炼、筛选出本宗教思想的精神与内核,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宗教观念和思想、宗教感情或体验、宗教行为或活动、宗教组织和制度,坚持符合我国社会生活的传播方式、修持方式、礼仪规范和宗教艺术等,并深入到信教群众的生活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