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起初人们认为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潜在的细胞调节是不同的,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细胞死亡的潜在机制较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转化.对几种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回顾.有助于评价关键的细胞死亡途径,发现新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32.
晚期消化道肿瘤预后差,生存期短,容易合并某种或某些严重影响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果手术无法彻底根治,需要尽快处理,采取姑息性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甚至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能够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创造条件。多年以来,对于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姑息性手术取得一...  相似文献   
233.
李元阳的<心性图说>,细致地辨析了性、心、意、情四者之间的关系."性"动产生"心识","心识"发而为"意识","意识"流而为"情识",它们之间层层出现,并且距离"中"的状态愈来愈远."中"是一种性之未发之前的"寂然不动"的状态,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一种"未涉心、意、情识"的天性.李元阳提出心性思想,主要目的是教人"复性...  相似文献   
234.
在东方或发展中国家,家庭成员得了癌症后,家属通常反对告知患者真实病情。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5例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入访谈,探讨癌症患者家属选择是否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原因,以其为临床医护人员正确处理癌症病情告知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35.
艰难梭菌是引起伪膜性肠炎的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均出现了同时耐两种主要治疗药物——甲硝唑、万古霉素的菌株,疫苗研究是防治艰难梭菌的重要手段。国外研制艰难梭菌疫苗近20年,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对现有的艰难梭菌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疫苗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36.
细胞死亡方式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起初人们认为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潜在的细胞调节是不同的,然而,近来的研究显示细胞死亡的潜在机制较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转化。对几种细胞死亡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回顾,有助于评价关键的细胞死亡途径,发现新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37.
孔子的音乐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相一致。首先,孔子继承西周礼乐相辅的传统,通过对乐的规范达到恢复周礼的目的。其次,孔子将“仁”的内涵也扩展到乐之内。在孔子的逻辑中,乐中包含着人的本然情感,而这一本然中又蕴含着成“仁”的感性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38.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乃至整个认知科学中,寓身认知已经成为一个逐渐凸显的话题。寓身认知的英文表述是embodied cognition,按照其所表达的心寓于身、身心合一的观点,我们把它译作寓身  相似文献   
239.
科幻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超出读者认知的画面感是其突出的特点。科幻之美的产生,源于科幻文学的科学性处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模糊的交界处。模糊的科学性使科幻文学成为可能,科幻文学的美也得以展示。科幻文学具有民族性和幻想之美。科幻文学对文学审美多样化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0.
周敦颐对《易》进行了心性论的创造性解读,将它由“《五经》之源”进一步实质性定位为“性命之源”,实现了易学天人之学的心性论转向.借实现了此一转向的易学之视域,他成功进行了其理学体系的建构,有力引领、促成了儒学的整体心性论转向,正式拉开了理学思潮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