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季羡林译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季羡林先生浩瀚的著作中,翻译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有关翻译的论述虽然不是很多,但有着他对翻译的独到见解,凝聚着他深邃的思想与洞见,尤其是他严谨的译风,对今天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2.
《学海》2017,(5):153-156
萨特用批判性的新人本学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首先批评苏联马克思主义实证方法论导致其理论存在"人学空场",质疑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合理性。然后萨特创立了个人辩证法,并将个人的实践经验作为辩证法的来源,将个人活动纳入到社会历史考察中,严格将辩证法限定在历史领域,否定自然辩证法存在的必要性。最后萨特用人学辩证法阐释先验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自由与历史必然的辩证统一,思维与实践的统一,个人与历史整体化的统一。萨特的人学辩证法对反对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思维方式有重要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命题的内容,提供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理论范式与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其理论的建构缺乏科学的学理基础,不失为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983.
程恭让 《哲学研究》2012,(1):119-125
一、引言吉藏(公元549—623年),隋唐时期著名中观学者,中国佛教三论宗创始人。吉藏是中国古代中观学家的杰出代表,所著《中观论疏》是古代汉语学界诠释印度佛教思想家龙树(Nāgārjuna,约公元150—250年)佛学名著《中论》最系统、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984.
985.
《周南·樛木》一诗有两个关键词: 一为"樛木",一为"君子"。二词的解说,与整首诗义关联密切。无论"樛木"还是"君子",现代诗学背景下所作说解与古典诗学背景下之说解均相去甚远。对待传统说解的态度,不能简单斥为 "好笑"或 "附会",而应当审慎地理会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及思想内涵,方有可能真正理解《诗》义,并有可能真正实现学术传统的接续和发扬。  相似文献   
986.
987.
黄少微 《现代哲学》2017,(1):150-155
朱子以文王之化解说“二南”,又以淫诗说审视“郑卫之风”,其背后均通向圣人之学。具体而言,朱子通过“生有圣德”、后人追述称王、以“理”解“天”回应文王受命说等方式,在其诗经学体系中塑造了文王的圣人形象,并作为学之典范,且认为文王之化使“二南”之人均得性情之正。相较之下,未被文王之化的“郑卫”,旧俗未革,故多淫诗。朱子分别从作者定位、“止乎礼义”之义及雅郑邪正之辨等方面审视淫诗于学者之影响,其批驳之旨乃为使读者保持对淫诗的警省,从而得以端正性情,并通向圣人之学。  相似文献   
988.
阿尔都塞晚期以“偶然相遇”的方式对唯物主义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理解,这一思想转变集中体现在他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判断之中。一方面,阿尔都塞对精神分析中的结构主义要素进行了批判,并从“偶然性”出发强调了精神分析的唯物主义特质。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推进了“相遇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由精神分析所体现和催化的“偶然的唯物主义”意味着对以意识哲学为代表的同一性学说的深度反思和批判,“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观”的形成则加深了对客观现实性的聚焦和关切。总体而言,阿尔都塞基于精神分析学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探讨,既构成了西方当代唯物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又同时呈现出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89.
在雄浑高耸的山峦里,一片空旷开阔的山野中,我看着攒动的人群围绕聚集在跃动升腾的火舌旁,滚烫的热浪直冲天空,列队前行的人流自远而近,时隐时现……雄鹰盘旋在高空,圣塔矗立在山间,佛光普照大地,人们欢呼雀跃着……山脊间飞桥高架,连接神奇的天路,瀑布、河川、汽车、火车纵横穿梭;平原处楼宇林立,开阔神秘的天极,田地、漫道、树木、水泉井然摆布……我被这眼前奇妙的景色迷惑了。懵懂恍惚中经受了烈火的洗礼,寻求着圣洁心灵的守护神,吟唱生命的赞歌,抑或是英雄的赞歌。  相似文献   
990.
<金刚>一经为般若学之根本.<般若>诸经以<大般若>之第二分(<大品般若>)为根本,此依龙树判有前后两分,皆以<善现般若>为主.<善现般若>精义<金刚经>赅摄之.又二分之判,分详般若道与方便道,对比观之,自以方便道为究竟.方便道二十一品要旨,<金刚>一经具备无遗,井然不乱,故谓<金刚>一经为般若学之根本,实亦般若学根本之根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