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何珊君 《学海》2007,(2):129-136
非政治公共领域是本人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本土概念,通过非政治公共领域主体与法律秩序之间二种不同形式的行动实践剖析,揭示非政治公共领域主体是如何通过行动实践促使社会结构变迁和转型的,从而在微观层次探索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转型之潜在动因。同时,通过这二种形式的行动实践的微观分析,试图对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理论——社会行动理论做出新时代的解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2.
任务型组织的发展: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型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令发 《学海》2007,(4):129-134
作为一种后官僚制时代的组织形式,任务型组织显然更能适应后工业社会不确定性和高度复杂的特点.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任务型组织成为公共治理的新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使管理更为碎片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整体型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出现.在整体型治理理念的指导下,任务型组织在组织结构、组织预算、管理技术以及组织运行上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3.
医院公共空间环境对病人心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公共空间设置应契合使用者对医院总体空间的使用需求,分析其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求。充分考虑病人对空间环境的响应度,对不同空间类型应提供多样支持,关注空间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顺应医疗流程,防止和控制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4.
从公共管理新视角,重点探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其高端医疗资源基于区域健康信息互操作的发展战略,旨在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提出"新型和谐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需求,为政府管理及其公共政策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65.
城邦、民众和广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希腊城邦制度所提出的政治哲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领域问题,这也是当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作者还分析了民主制度的内在矛盾,指出在苏格拉底的“知识论迷茫”之外还存在另一个更严重的知识论迷茫。  相似文献   
166.
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有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和资本化的特征,标志化与情景化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外在形式,而属地化和资本化是其内在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7.
本文分析荷兰神学家亚伯拉罕·凯伯和美国神学家马克斯?斯塔克豪思在理解和促进神学与社会生活关联上各自的贡献:前者以"普遍恩典"和"领域主权"的观念为中心,后者则以"全球化与恩典"为考察重点。两者的公共神学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联系,本文将进一步探析凯伯对斯塔克豪思的影响。这一研究意在表明公共生活领域对于神学思考的重要性,而时代的处境会提出神学必须面对的不同公共议题及其指向的特定神学信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8.
文化交流是推进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艺术表征下,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外艺术交流、文化碰撞下的美术变革。其中,中美两国在博物馆、美术馆方面的美术展览交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中美艺术交流事件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品格是怎样逐步渗透到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精神领域中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中国艺术通过对外美术交流在塑造国家形象、拓展东方美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9.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1984年间,中国美术从文革美术的"高大全"、"假大空"中脱离出来,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道路,开始关注人性,关注生活,关注人本身,开始真正地对真实生活的描绘。  相似文献   
170.
20世纪初的中国,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他们归国后带来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以求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西方艺术流派也随之而来。"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团体,他们热切追逐西方现代艺术的"超现实主义"梦想,从日本东京到广州,最后落脚于上海。他们激情澎湃,比杭州的"艺术运动社"和上海的"决澜社"显得更为激进。他们直接树起超现实主义的旗帜,无论是以幻想诗的情意出现,还是以形而上学的超现实主义者面世,他们对于中国早期现代美术的呼唤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对于这段特殊时期的上海城市美术资源的保护必将成为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