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生的门     
举目抬足,生活中的门可谓比比皆是。建筑物为什么要有门?一方面,是为了守护、珍惜一些事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分隔和否定。因此,不妨这样说:门是一面镜子,在许多情景中,映照出了人生与社会的"微景观"。对于每个家来说,门,是一道清晰的界线,跨出意味着离开,无论咫尺还是天涯;走进意味着归来,无论甜蜜还是苦涩。不是所有开着的门都是一种迎接,不是所有闭着的门都是一种拒绝。  相似文献   
52.
田慧 《美与时代》2014,(11):34-34
鼓浪屿内厝澳码头环境景观主要是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内厝澳码头入口处的小广场;一是码头东北方向的一片滨海景观。对滨海景观的道路系统、植物构成和公共设施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从人性化、人文和审美角度做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3.
刘德茹 《美与时代》2014,(11):33-33
连续的雾霾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更可怕的是它蒙蔽了人们的心,人们感受不到在迷雾背后自己真正的需求。雾霾笼罩着整个天津,人们看不清自己生活的环境,对整个城市越来越陌生……没有根源的城市景观风格,让人们的灵魂无处安放。  相似文献   
54.
从容旧时光     
放眼四周,满目迅疾,瞬息万变的街市景观,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场物品。吃进嘴里的是快餐,看在眼里的是视频,听到耳朵里再不会是收音机,一切都在飞速运转,什么都来不及停留,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难耐和急迫。而以往的生活却不是这样的,日升月落、春华秋实,身边开着从容的花朵,出门总是一样的风景,一年四季只有一个人老在那里唱着同一首歌曲,像门前那棵不摇也不动的大树,透着岁月的安稳。不知不觉成家以后,首先想着给父母送一把钥匙。虽然与他们相隔不远,因为工作忙,能聚在  相似文献   
55.
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其在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被冲击与异化。当下,塑造地方认同、具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景观是黄河三角洲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通过调研黄河三角洲乡村文化景观现状,以民俗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探究其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6.
《学海》2014,(5):40-44
在人类社会形态和结构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影响国家政权形式、社会和经济制度机制、组织形态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作为政府全面掌控社会的手段,单位制是透析我国整体社会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制度窗口,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另一种运行机制——项目制正日益成为国家、社会的主导行为方式和内在运行逻辑。它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官僚组织体制中,勾连起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权力、利益和创新关系。项目制是如何产生的,它在带来制度变迁的同时又有着怎样的弊端?这是本文试图解释和阐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从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入手,分析其造型色彩语言的特性,以新疆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现状为脉络,通过分析案例,解读不同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精神内涵,分析具象、抽象和意象的造型语言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和公共意识,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近百年来发生过多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在灾害面前人类并非束手无策,人类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来防范和减轻灾害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建立应对这类危机的国家医疗卫生机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行动,但目前国内少数城市制定的城市更新策划方案强调从城市现有的形态上进行物理上的更新,更多是学习西方对“失落空间”的更新方式,而不是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系统性的宏观规划,来挖掘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的潜力。这样的城市更新方式虽然也能对目前城市形象提升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是无法解决中国城市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基于此,分析中国和西方城市基因的本质区别,探讨中国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重塑的方向与方法。  相似文献   
60.
彭宽 《美与时代》2023,(2):98-100
过去乡村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大拆大建的模式不但斩断了乡村文脉,更让乡村失去了原来的生活场景和生命力,进而丧失其独特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乡村建设者需寻求能够延续其原有历史脉络、激发活力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而有机更新理念包含保护和发展这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理念。有机更新理念相对于传统改造设计方法更加温和开放,设计方法上讲究扬弃适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乡村古桥景观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基于有机更新理念,注重对乡村文脉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重对每次更新力度的把控,尽量进行小规模的一次性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