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夜声 《哲学动态》2012,(11):113
首届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ast-West Studies,简称IAES)年会,于2012年8月11-12日在江苏南通举办,该学会秘书处设在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目前已经出版了多期的英文版《东西方思想杂志》(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和中文版《东西方研究学刊》,其中前  相似文献   
12.
对世纪之交金融风暴的系统科学研究,突显了其中的系统拓扑论方法,它不但能刻画经济,也能刻画生态;不但能刻画客观,也能刻画主观,而且还能把多维统一起来,为21世纪提供认知武器。  相似文献   
13.
道德自身的发展存在着纵向继承和横向扩展两个方向,全球道德在其形成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全面吸纳是人类道德文明沿着纵横两个方面发展的交汇结合。具有巨大魅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全球道德的一个重要渊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全球意义的部分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建设与全球道德建设紧密相联的结合部,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7,(1):84-92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全球治理将成为一个可以想望的新模式。在近代社会的发展中,资本主义世界化终止了农业社会的地域分离,开拓出了一个有着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因而也出现了世界治理。世界治理是在中心—边缘结构中进行的,所营造的是一种霸权秩序。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历史的又一次转型,将意味着世界治理为全球治理所取代。全球治理不仅在空间上遍及全球,是全球每一种社会力量都参与的治理,而且要求每一个局部性的社会治理都应拥有全球观念和全球视野。世界治理是民族国家开展竞争的框架,而全球治理将代之以合作,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共生共在。全球治理将是合作的治理,但是,任何关于合作的幻想都是有害的。在促进以合作为特征的全球治理模式建构中,我们需要首先将自己打造成合作体,并通过展示合作的力量去实现全球治理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7,(2):5-14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全球化诱发的全球问题的增加和积累,使"全球治理"变得日益必要和迫切。建构什么样的全球治理理念,遵循什么样的治理路径,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将极大地影响着各个国家,以及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推动者,并正在积极构建中国自身的全球治理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持续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前景光明,但必须化解一系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卓新平 《天风》2017,(8):4-5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曾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督教最早形成于亚洲,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和信仰特点,只是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国教化以后,才逐渐演化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形态。而在基督教的扩展发展中,基督教一方面在全球传播,不再只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宗教发展已经很难“遁世”、“隐居”,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现代化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现代化之前,早已出现了全球化的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跨国界发展。从治理的向度来说,宗教发展融合了国家、市场、社会的对立关系,重新创造性的结合国家、市场与社会,引导世界走向善治。而宗教组织要寻求全球性的发展甚至推动全球公民社会的实现,就有赖于跨国社会运动组织的发展。因此,如果20世纪的政治遗产是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体系,那么21世纪就是建构一个善治的全球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球伦理概念的提出,普世伦理一词进入国人的视野,并引发了人们对普世价值的讨论。当时,人们更多的是在伦理层面上探讨问题。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南方周末》于5月22日发表的题为《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的文章,在学界和思想界引发激烈争论,并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从而把普世价值的讨论推向高潮。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主客二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仍然存在着重大分歧。生态主义者大多从否定的向度上思考问题,他们认为环境问题除了政治因素外,主要应当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其中最大的问题则是近代哲学确立的人的主体性思想以及与此相关的主客二分模式。在这种模式的主导下,自然界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和客体,成为人类满足自己生存、  相似文献   
20.
让-马克·夸戈(Jean—Marc Coicaud),法国哲学家,联合国大学教授,主持联合国大学的“全球正义”的系列思想访谈节目,与各国的知名学者对话,讨论前沿思想问题,网上直播。夸戈教授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任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助手。本访谈有文字访谈与视频访谈两个版本,内容大部分一致,但视频版由于时间关系有部分问题没有讨论到,例如民主问题。这里是文字访谈的完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