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8):49-52
【讲记】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往往以"阴阳"论事。则谓12是阴数的最大,9是阳数的最大;这两个数字都是代表了最多——天(乾)无限大,地(坤)也无限大。把这两个数字再乘起来:12×9,其值便是108,也就是天地时空(宇宙)无极无限了,用佛教的话来说,便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知道,所谓"百八",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实数,而是极言其多、乃至无限的意思,也是无所不包、极其圆满的意思。概而言之,则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也不能出乎"百八"以外,竖穷横遍,具足一切功德。  相似文献   
52.
禅意联语     
灵山不远心诚能到 觉海非遥反照即知发大行愿庄严人间净土 远深慈悲利乐天下苍生摄化在方逢人莫非法侣 生心无住何处不是道场万缘放下身心何等自在  相似文献   
53.
正近代以来,海内外学者对弥勒信仰有较多关注,对弥勒净土也给予一定研究。佛教界的研究以太虚大师及其弟子印顺导师为代表,不仅在人间佛教的角度对弥勒净土予以高度肯定,并深有体证。成一法师编有《弥勒净土法门集》,进一步系统揭示  相似文献   
54.
我的判教观     
济群 《法音》2009,(5):22-26
本文以皈依、发心、业果、戒律为各宗共同的修学基础,以解脱为三乘佛法的核心目标,以菩提心为大乘佛教的不共教法,以净土法门为方便之道,为学佛修行的后保险。这一定  相似文献   
55.
弥勒信仰衰落原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勒净土信仰在南北朝时期非常兴盛,到隋唐以后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在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的选择上,信众更倾向于后者.其次·弥勒净土后继乏人而弥陀净土却人才辈出,以及以弥勒为号召的民众起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弥勒信仰衰落的另一在原因.  相似文献   
56.
佛教生态观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生态观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内在价值论、慈悲观、净土观、传统佛教生态伦理实践等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佛教生态观的整体轮廓。不足之处是缺乏理论深度,未能把握佛教生态观区别于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理论特质,从佛教理论自身的观念出发建构具有佛教自身特质的生态理论体系。相比较而言,港台佛教界关于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讨论更为深入。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杨惠南关于建立人间佛教的深层生态学的主张、“心、境并建”的环保实践观念,以及杨惠南、林朝成等对佛教环保实践社会政治层面的关注等。其研究从大乘佛教理念出发,不仅是对当代佛教生态观和环保实践的批判,而且触及到传统佛教偏重心灵解脱,忽视外在环境建设的偏向,相对而言更深刻、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57.
谭世宝 《佛学研究》2004,(1):134-139
慧能开创的南禅宗成为后来中国佛教的主流,影响了后来的中国佛教。但是净土教也在中国佛教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明清以来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的剖析,认为所谓“禅净兼修”是南禅宗的唯一出路,净土教则借此兴起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特别是如果没有净土教的兴起,则整个中国佛教都会随着禅宗的衰亡而衰亡。净土教既复兴了中国禅宗,也为中国佛教提供了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58.
杨笑天 《佛学研究》2004,(1):234-243
《四料拣》并非如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主张禅净双修、禅净融合,而是“方便抑扬”——以方便力,抑禅扬净,这与延寿《万善同归集》第二十八章问答的“先往西方净土,再求唯心净土”的旨趣基本契合。然而,综合各种因素,特别是通过其义理上的破绽来判断,《四料拣》当为后世的假托,其问世,大致当在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之间。  相似文献   
59.
纪华传 《佛学研究》2004,(1):261-270
明本特别重视禅宗中的“心”,通过“一心”会通诸宗。在批评传说为永明禅师撰的“禅净四料拣”基础上,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即禅之净土”,认为禅与净一体而异名。又从禅教差别、禅教融通和以禅摄教等方面,对禅宗与天台、华严、唯识等教宗进行会通。明本的融合性思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本站在禅宗的立场上,把禅宗看作是高于诸宗之上,在此基础上融摄诸宗。他的融合性思想反映出元代禅宗地位的下降,在面临教宗、净土等的挑战和攻击下,明本等禅僧不得不被动地给予回应,为禅宗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0.
净宗 《法音》2006,(4):15-18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