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郁欣 《世界哲学》2015,(3):14-20,160
由于对《观念Ⅰ》时期胡塞尔根本立场的不完全理解,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的研究起点与研究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式的,这意味着对同感现象学的本质分析将集中于现象学还原以后的纯粹意识领域;另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目标或意图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实在论现象学式的,或者是一种"现象学的实在论"。施泰因从根本上拒绝将构造问题与"观念论"的立场相联,最终,她所发展的就既不是传统的实在论,也不是传统的观念论,而是一种特殊的、温和的先验观念论。  相似文献   
22.
丹·扎哈维(Dan Zahavi,1967-),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终身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胡塞尔学者克劳斯·黑尔德(KlausHeld)的弟子。扎哈维近年来活跃于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产生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23.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18,(4):962-967
比较了贝叶斯法、Monte Carlo法和参数Bootstrap法在2-1-1多层中介分析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法的中介效应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都最准确;2)无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法、Monte Carlo法、偏差校正和未校正的参数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点估计和区间估计表现相当,但Monte Carlo法在第Ⅰ类错误率和区间宽度指标上表现略优于其他三种方法,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在统计检验力上表现略优于其他三种方法,但在第Ⅰ类错误率上表现最差;结果表明,当有先验信息时,推荐使用贝叶斯法;当先验信息不可得时,推荐使用Monte Carlo法。  相似文献   
24.
归纳与演绎在病案分析中的应用西安医科大学研究生(710061)符民桂病案分析是临床诊断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认识的主体,通过辩证思维,将对客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病案分析中常用到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其中,...  相似文献   
25.
古代作战讲究招数、枪法,口头、书面的语言应变也是一样,需要认清对象,洞察情势,讲究技法,相机措词,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且看:演绎与淘汰妙理覃思。有位在王老爷家当家庭教师的高先生,常讲起“子罕不纳宝”的故事:有人送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给子罕,子罕说:“你把宝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我们还是各人保存自己的宝吧!”送礼者只好作罢。老爷心想高先生老讲这个故事,好像很清高,难道他就不爱财宝?于是对高先生说“桌子上一边是财宝,一边是道德,你挑哪一样?”高先生毫不迟疑地挑选了财宝。老爷揶揄道:“你看,一动…  相似文献   
26.
胡塞尔先验哲学的交互主体性转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世纪,语言哲学对古典心智哲学的批评常常被理解为哲学范式一个不可逆的决定性转向,即从主体哲学转向了交互主体性哲学。这一转向在阿佩尔和哈贝马斯的著作中不断得到认同。因此,阿佩尔鲜明地倡导先验哲学向交互主体性哲学的转折。不是单个的、自我-意识自我,而是语言共同体,即交互主体性,才应被看作为基本的先验框架。阿佩尔和哈贝马斯都认为,哲学范式的这一转变对现象学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挑战,并且,从他们的立场出发,讨论的结果经常是否定性的。他们把胡塞尔的现象学看成是古典主体哲学最后一次也许是最有力的尝试,并竭力揭示其唯我论的荒谬和困境,希望借此来显示他们自己的倾向的合理性。简而言之,他们声称,胡塞尔所运用的真理和意义概念无视其内在的交互主体性特征;胡塞尔的理论不能解释那种表征交互主体性的特定的主体-主体的对称性关联,它完全受制于一种唯我论的、定位于主体-客体的意向性概念;并且最后,胡塞尔自主的主体性概念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自我-意识和个体性远非自我一般(sui generis),而只是那个更为基础的社会化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
科尔斯戈德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的四种方案中,以"实践同一性"基础上"目的王国"的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的正当性,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的"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对科尔斯戈德的质疑。  相似文献   
28.
张一兵 《哲学研究》2016,(4):68-77,129
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明确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重新解读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在他这里,康德的认识论构架本身是商品生产中发生的特定历史结果,知识的形式能够先验于感性世界,恰恰因之于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的历史性挣脱和分离。这种分离遮蔽了劳动创造性关系在商品交换活动的现实抽象所生成的一种构序社会存在的客观的社会先验性,而这种社会先验才是康德-黑格尔先验观念的真正根据。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指认了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现实抽象并不仅仅是主观思维的活动机制,作为概念生成的真正劳作工地是发生于社会存在中的一种客观抽象,恰恰是这种现实抽象建构了先验的社会生活形式,并由此规制了思维形式的主观抽象活动以生成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29.
德勒兹在《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一书中认为,伦理学,亦即作为存在之内的诸样式之类型学区分于道德哲学,因为后者总是将存在归因于超验的诸价值.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最终依据是什么?而针对该问题,德勒兹一直晦暗不明.但要讨论该问题,我们首先还得从德勒兹激进的"问题"本体论出发.在德勒兹看来,真正的伦理"问题"关联到的是未被表达与展开的潜在的领域,它深深嵌入某种异质性的、生存论的境遇当中,而且这种据于个体生存实情的境遇往往先于抽象的道德规训或价值约束.在此基础上,德勒兹通过事件理论具体阐释了事件是作为蕴藏于事实中的那种潜在,即它并非事物状态的时空实现,而先天的价值秩序或者伦理规范仅仅只是作为时空实现中的一个现实化了的事态而已.最后,德勒兹基于先验的经验主义立场,深度刻画了其伦理学是区别于基于人类理性形象而建构的道德哲学这一基本事实.据此,从问题、事件到先验经验主义相关哲学理论的致思来看,这都与德勒兹区分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思想努力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30.
不管你承认与否,人生须臾,自然无尽,这是生命的铁律。在无穷无尽的大自然面前,我们的生命真可谓微不足道,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大自然的过客。你等待,你徘徊,你渴望,你梦想,给你一万个理由,最后你还是无可奈何地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