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康德伦理学的主旨自然是要为人类行为提供一条先天有效的普遍实践法则,以回答"我该做什么"这一中心议题.为了保证实践法则的普遍有效性,康德提出伦理学必须排除一切来自心理学和人类学的东西,伦理学的原理绝对不能建立在经验人类学基础上,于是,在纯粹道德学说的先验形而上学和经验人类学之间作出严格分离.按康德自己的说法是:纯粹道德学说不可建立在人类学上,但它能够而且必须运用到人类学上.作者在这里主要指出了康德晚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伦理学文献:《伦理的形而上学》,这部书的意义尤其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在许多康德伦理学研究者的视野之外,是造成某些片面理解的原因之一.翻译弗尔施纳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我们完整地考虑康德伦理学思想的系统布局,消除不必要的对康德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2.
霍桂桓 《现代哲学》2004,22(4):103-111
怎样才能提升翻译研究的理论水平?进行翻译理论研究是不是必须诉诸康德的先验哲学框架?本文认为,作为王宾教授所谓“不可译性”之理论前提的康德哲学“经验VS先验”的基本观点,其实并不适合于进行翻译理论研究;实际上,这里的根本问题是“翻译的实际经验性行为”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只有从我自己构建并逐渐完善的社会个体生成论的角度出发,把翻译研究所涉及的历时性维度与共时性维度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翻译技巧、翻译理想和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翻译标准”及其形成过程,从而使之发挥适当的作用,达到逐步提高翻译理论研究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再论先验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汀阳 《世界哲学》2006,(3):99-102
本文是《先验论证》一文的继续讨论,其中回应了陆丁对先验论证的另一种解释,同时也回应了倪梁康对先验哲学问题的讨论。本文再次强调了先验论证作为一种普遍论证策略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均有生育权,但事实上生育的最后支配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中,导致近年来发生了许多有关夫妻生育权是否平等的争讼案件,受到了社会舆论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生育权的地位应重新审视,当因夫妻生育权的平等而发生侵权冲突时,必须在侵权法上进行适当解决,以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均有生育权,但事实上生育的最后支配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中,导致近年来发生了许多有关夫妻生育权是否平等的争讼案件,受到了社会舆论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生育权的地位应重新审视,当因夫妻生育权的平等而发生侵权冲突时,必须在侵权法上进行适当解决,以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承认理论是霍氏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的思想核心,多元正义构想则是霍氏承认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因而,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构想是霍氏哲学思想发展基本轨迹.如果说,霍氏试图将承认理论从交往理论进一步发展为道德一元论,使之处于康德传统的道德理论与社群主义之间;那么,其多元正义构想及政治伦理学则试图在康德道德哲学、后现代伦理学与哈贝马斯话话伦理学之间进行调和.总起来说,霍氏承认理论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但多元正义构想及政治伦理学则只是处于初创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阐发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郁欣 《世界哲学》2015,(3):14-20,160
由于对《观念Ⅰ》时期胡塞尔根本立场的不完全理解,施泰因的同感现象学的研究起点与研究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协调。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是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式的,这意味着对同感现象学的本质分析将集中于现象学还原以后的纯粹意识领域;另一方面,同感现象学研究的目标或意图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实在论现象学式的,或者是一种"现象学的实在论"。施泰因从根本上拒绝将构造问题与"观念论"的立场相联,最终,她所发展的就既不是传统的实在论,也不是传统的观念论,而是一种特殊的、温和的先验观念论。  相似文献   
18.
丹·扎哈维(Dan Zahavi,1967-),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终身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胡塞尔学者克劳斯·黑尔德(KlausHeld)的弟子。扎哈维近年来活跃于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产生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战国乱世,孟子与庄子从不同的理论原点出发,建构出各自不同的理想社会构想。他们在此既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省思,又透显出殷切的政治关切与人生关怀。尽管他们的理想社会构想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从"人"的维度去省思与建构的。比较来看,孟子与庄子的理想社会构想在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关切上是有所区别的,孟子将"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安放在现实社会与伦常关系中,而庄子则试图将"人"从现实社会与人伦关系中抽离出来;同时,庄子将追寻个人纯粹的自由与逍遥视为"人"存在的终极旨归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18,(4):962-967
比较了贝叶斯法、Monte Carlo法和参数Bootstrap法在2-1-1多层中介分析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法的中介效应点估计和区间估计都最准确;2)无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法、Monte Carlo法、偏差校正和未校正的参数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点估计和区间估计表现相当,但Monte Carlo法在第Ⅰ类错误率和区间宽度指标上表现略优于其他三种方法,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在统计检验力上表现略优于其他三种方法,但在第Ⅰ类错误率上表现最差;结果表明,当有先验信息时,推荐使用贝叶斯法;当先验信息不可得时,推荐使用Monte Carlo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