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2.
身教与言教     
学诚 《法音》2010,(4):5-18
<正>一、身教与言教的内涵自古以来,教育都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现今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从个人的生存到国家的发展都要倚重于教育。正如常言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关于教育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教育"一词较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  相似文献   
83.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命龙虎宗正一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领主江南诸道派。唐宋盛极一时的茅山宗由此失去了符三山主导地位。元兵南渡,皇室对龙虎宗更加尊宠礼遇,茅山宗重心日渐南移,“辅教大师”杜道坚别起炉鼎,力倡“皇道帝德”、“形神兼养”之义理,播迹江浙苏杭一带,为茅山宗在元代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人,西晋著名学者杜予之后,少有超凡脱俗之志,年十七辞母寄迹郡之天庆观,师事虚白陈元实。后入茅山,于山岩树林间结草为庵,为上清派第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  相似文献   
84.
吕激  肖永明 《法音》2005,(3):21-29
予本来久有意思作一佛学通论,终以人事牵连不得安定,无法着手,只能将所有零碎意思分类为题,不拘时日,有空即谈。今日所谈,题为“佛学分科及其传承”。佛学之谓学,非如通常所言科学、哲学之学,亦非戒、定、慧三学之谓学。言佛学者,以佛说为本,有其性相、因缘、次第,自成其为学也。佛学原是完整,分科之事乃历史上变迁而然。在印度谈佛学,中世有寺学。寺学者,寺院之学也。若有高僧大德在寺讲学,自成一科,成为寺学。从此寺学起后,佛学乃分科也。那烂陀寺(460—540年建成)为印土最重要之寺学。后之谈那寺史者,推之极远,谓龙树、无著、世亲均曾在…  相似文献   
85.
通过探索壮医药的起源,论述壮医药教育的主要形式,提出现代壮医药教育的创立,不仅改变壮医药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传承壮族传统文化、发展壮族优秀文化、促进壮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86.
与两汉蜀地本土经学传统相比,蜀汉经学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嬗变。从理论形态上看,由今文经为主转向以古文经为基础的兼容今古文;从学术传承上看,师承之外兼重家学;从著述讲授上看,在继承本土经学长于《韩诗》、《礼》学的基础上,较少以谶纬灾异解经。嬗变之后的蜀汉经学虽与魏吴尤其是曹魏相比仍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对此后的蜀地经学史却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传承责任     
  相似文献   
88.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方法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均衡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邓小平则把统筹兼顾扬弃为非均衡发展的统筹发展方法;江泽民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兼顾方法内涵;胡锦涛则概括提升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统筹兼顾思想,指出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总结揭示统筹兼顾思想的传承和演进,对于我们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介绍壮锦的发展历史及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分析传统壮锦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从壮锦的色彩、图案和文化寓意三个方面阐述壮锦的艺术特色,叙述壮锦运用的现状,对于壮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
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在全省公布的9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占了40处,为全省的44%;国家级名录全省40处,黔东南有19处,占全省的48%。在申报成功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对黔东南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是一项新的而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在摸索中保护,在探讨中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