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最近一个多月来,被媒体热议的"少林寺上市"事件再次把少林寺和释永信方丈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经过少林寺方面的一再澄清,整个事件逐渐被公众戏称为少林寺  相似文献   
52.
李可 《美与时代》2014,(8):120-120
为了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必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曾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然而河南坠子如今已是濒危处境,如何对河南坠子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南有达哈北有王马:四大阿訇──近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传承者[台湾]哈吉·艾布伯克·贾福康前言"四大阿訇"者,亦即为余前所著明清四大经学家(见《中国穆斯林》杂志1996年第1期)之姊妹篇,此四大经学家与四大阿訇,前后共历约四个世纪,按经堂教育创自胡登洲(...  相似文献   
54.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地限制和冲击。具有1300多年悠久发展历史的坭兴陶由于创新能力薄弱、人才匮乏、产品风格单一、产品体系不够完善等,逐渐在市场经济中淡出人们的消费视野。因此探讨坭兴陶艺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在目前形势下,坭兴陶要在继承原有的优秀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出产新品,借力中国·东盟博览会、北部湾经济区的大好经济形势大胆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创造出一批有时代风貌,具有独特风格的陶艺作品,才能让钦州市坭兴陶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5.
李培 《中国宗教》2022,(3):84-85
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越剧对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传奇形象进行了多次动态化重构,反映出道教文化与越剧文化语境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中国文化各个区块之间凝聚力的体现,显示出各个区块自身的生长逻辑与规律,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6.
考古学按照它的希腊语辞源的意义,乃是对于人类过去的研究,因此理所当然成为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它出现于启蒙运动寻求一种理性的手段来探索人类生活,定居,耕种土地,以及构建社会、城市、国家的方式之时。考古学家们从哲学的层面研讨人们是如何“以自然状态”生活的。他们致力于确立原始人及较远的祖先所存留的遗迹年代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57.
香在道教中使用广泛,其目的就是用来感通神明。香不仅是表达敬仰的用品,也成为了道教徒与神明沟通的媒介。在道教中,并没有抢头香、烧高香的提法,这些行为实质上是商业化的炒作。对道教徒而言,每天早晨道观一开门,便点上第一炷香,这是信仰的一部分。道教提倡正信,用平和、虔诚的心态表达自己的善心。  相似文献   
58.
伴随着时代的流转变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诸多因素造成的传承危机,如何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条件中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转化与发展,迫切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地思考与探索。在文化自信彰显的历史语境下,津门挂甲寺庆音法鼓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既"活"起来,又"传"下去。  相似文献   
59.
戊戌年农历十月的道教传统节日下会日和下元节期间,中国道教协会于11月9日-17日、11月19日-23日,在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办了2018(戊戌)年内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篆活动和2018(戊戌)年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篆活动。活动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西省道教协会协办,嗣汉天师府承办。  相似文献   
60.
在经学发展过程中,齐经学的地位至关重要,这主要表现为齐人对儒经的传授、齐经学成为汉代经学的主流等方面。而齐《易》学是齐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齐《易》学的渊源、齐《易》学的传承以及齐《易》学的主要特点与影响等方面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