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长期以来,北大寺主动服务社会,帮助困难群体,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如今的清真北大寺正继续延续着传统,探索着创新,在新时代里继续践行着爱国之路、中正之道。济南清真北大寺坐落于"泉城"济南市的回民小区永长街北首,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北大寺被评选为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宗教》2018,(11):4-5
国务院新闻办11月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包括前言、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备民族语言文字广泛使用、宗教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部分。  相似文献   
143.
《中国宗教》2018,(12):42-43
民间信仰固化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流传的故事、场所神祇、碑牌、题字、壁画,乃至选址、民俗活动、文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  相似文献   
144.
步应华 《法音》2022,(1):35-39
<正>一藏传佛教作为中国佛教三大支系之一,除具有宽广深厚的佛教共性之外,还有着因其特殊历史文化渊源、宗教情感体验、法脉传承轨制和信教群众需要而形成的鲜明个性。活佛转世,就是其鲜明个性特征中的一个显例。活佛转世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公元1193年。这一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圆寂前向徒众开示,他将以应身(化身)转生人间、绍隆佛种。继他之后的该派高僧噶玛拔希(1204-1283),  相似文献   
145.
《世界宗教文化》2021,(4):168-173
《佛母经》现存60号,分为六个异本系统,体现了佛教轮回思想与中国孝道思想的融合。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著录,除《嘉兴藏》外,亦未为我国历代大藏经所收。特别是系统六《佛说小涅槃经》的陆续发现,预示着传统的佛教大藏经以外,佛教典籍还存在着一个民间流传系统。  相似文献   
146.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艺术,这些民族艺术都是各族人民对其从事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进行的总结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风俗习惯、精神内涵及民族感情,也是本民族经验积累和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房屋建筑、传统技艺、文化习俗等因为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正不断消失,失去传承。  相似文献   
147.
普正 《法音》2008,(5):52-53
本刊讯4月18日至20日,应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赴澳门出席首届"文明对话暨论坛"。此次活动是由叶圣陶研究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及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旨在透过高规格的文化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48.
苗族医药是苗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抵御外来病邪的侵袭,保卫自身的健康和繁衍,在不断和疾病作斗争中得出来的治疗疾病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苗族医药是博大精深的苗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医学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49.
近日,省民宗委副主任李明全和省民宗委民族语办公室负责同志,就我省民族语言与民族化的传承和保护等有关问题,接受了东南亚最大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报之一的新加坡《联合早报》记的专题采访,笔将记(以下简称“记”)和李主任等的回答(以下简称“答”)进行整理,以飨读。  相似文献   
150.
冯兵 《哲学动态》2015,(2):41-48
朱熹几乎终其一生都在进行宋代新礼学的建构与实践,而"礼"的传承与修订原则,则是其中的核心命题。在朱熹看来,"礼"、"理"一体,然亦需"义"作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和实践天理的枢机与准则,因此,"以义起"便构成了"礼"的传承与修订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此外,强调礼乐实践主体的情感元素在"礼"的传承与修订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对"礼乐器数"的物质化传承功能的重视,亦同样构成了朱熹对"礼"的传承与修订原则的基本认识。在宋学背景下,朱熹在"礼"的传承与修订实践及相关的理论探讨中,显示出了难能可贵的理性和务实的理论面向,对传统礼学的现代转换与传播也有较高的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