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常美娜 《天风》2012,(8):34-35
神学生是中国教会的未来,从蒙召作仆人开始,就注定要有承担中国教会忧惠的责任。本期特设"神学生之页"栏目,将他们的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本栏目所选文章均来自华东神学院学生投稿)。  相似文献   
12.
雷玉梅 《美与时代》2013,(12):120-120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墓葬文化在古人的世界里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延续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它在中国古人的社会活动和与艺术创造中保持了一个核心位置,并且源源不断地吸引后人去关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胡炜光 《法音》2021,(3):30-32,33,34
我国汉传佛乐在当代仍保留着诸多古代音乐传统,这在我国传统音乐中颇具特色,如当今常见的盂兰盆法会、水陆法会等已流传近千年;而明清时随寺庙间交流而传入各地的梵呗,至今依然与原生地保持着一致。[1]汉传佛乐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很可能拥有一套独特的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4.
娄近垣是清代著名正一派道士。他不仅深受雍正帝宠信,名闻朝野,而且对道教理论科仪和组织建设,都有所贡献。因此对其生平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仅就其生平作点补充,重点是对其与清正乙派的关系作些探讨。 据《重修龙虎山志》和《枫泾小志》等载,娄近垣,字三臣,号朗斋(或谓字朗斋,号三臣),又号上清外史。浙江枫泾人。幼年出家枫泾仁济道院,师杨纯一。后去江西龙虎山屏上清宫提点周大经为师,从学五雷法及丹经玉决。  相似文献   
15.
“茶宴的目的还是为了僧人修行服务的,茶融入到僧人的整个生活当中,是跟僧人的修行息息相关的。径山茶宴可以说赴失传了,但并不是说消失了,只是在演变的过程中形式发生了变化。只要有径山寺,有僧入在喝茶,禅茶的内涵和精神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16.
尹邦志 《宗教学研究》2003,25(3):118-122
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显、密二宗的共同基础 ,这在噶举派大手印和那若六法的见、行、修传承中都有所体现。《密勒日巴道歌》中将其表述为“双融一味” ,本文对其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2,(3):40-42
千百年来,每个宗教的生存发展都一样,本土化,才能健康延续、传承发展,否则就无法生存,这是普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一重大创新论断,尤其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了“藏传佛教中国化”及其“五个有利于”的标准,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豫南—新县民间小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它体裁全面,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在我国众多民间小调中,它作为非典型民间音乐,赋有华夏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由于新县地理环境特殊,使得当地小调既具有江南民间小调的温婉,又不失北方民间歌曲的豪放.  相似文献   
19.
李斯宇 《美与时代》2014,(10):12-12
创造美的城市是景观设计的目标,而历史地域文化则是城市美的源泉。在具体的延续文脉设计方法上,以保持历史和空间的连续性为原则。四种具体的设计方法是修缮、调和、对比和转化,它们都是对城市记忆“象”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雕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心理决定了不同的艺术精神,因而承载着不同艺术精神的中、西雕塑体系自然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面貌。当今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因此已经承载着数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面貌的雕塑艺术在当代社会应该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国古代雕塑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摆在雕塑艺术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