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的先秦寓言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典藏宝库中的瑰宝,尽管作为寓言,都遵循了“讲述故事——说明道理”的语篇叙事模式,但是在寓意的构筑和言语功用上,却表现出了巨大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2.
本文考察了<周易>古经的成书及流变过程,提出了解释<周易>古经应该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据此,笔者对<周易>古经中的<离>卦、<兑>卦作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离>卦以狼群袭击人类喻异族入侵.其中的"离"就是狼.狼很可能是异族入侵者的图腾,也是对该族人的称呼.笔者认为,<兑>卦反映了先秦比较常见的巫术之——"说"."说"是向神灵祈祷的一种巫术.从出土的占卜材料来看,占卜时若遇到有"忧"或有"祟",贞人往往建议人们进行"说"以除之.  相似文献   
63.
"智者不惑"的道德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者不惑"是先秦儒家尊崇的君子三大德行之一."智者"之所以"不惑",并非仅仅因为具备认识论意义上的认知能力而能知物识理,而是更多地指具备人事活动领域的道德理性而能明善祛恶,它主要体现为:明是非、辨善恶,贵知己、善识人,知当务、识时势.正因为对明善祛恶之智的强调,促使儒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成人之教",而有异于西方的"爱智之学"."智者不惑"蕴含的人文内涵有助于纠正现代社会过于倚重科技理性之风,是以真善美为底色、崇尚人的全面发展之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4.
张越 《管子学刊》2004,(4):F003-F003
《德法之治与齐国政权研究》是官源海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近日由齐鲁书社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为之作序。  相似文献   
65.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研究先秦地域文化的热潮,其主要表现为以先秦各大诸侯国所辖地区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纷纷成立,学术成果大量涌现。不可置疑,齐、鲁、秦、楚、三晋、燕、吴越等各地域文化的研究各自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将各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伦理精粹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并从其崇仁重义、尚礼贵诚、重智尚勇、贵和执中、与其倡导的自强厚德、爱国奉献、治世理想、内圣外王以及其思想特征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7.
当今流行乐坛,歌曲的种类与形式比以往更加丰富,其中有与现实相结合的.有受众的接受与品位的表达的,也有非追求与刻意的自然性体现的.这些特征与我国先秦诗歌有极大的内在关联,因而,先秦诗歌以风雅颂的形式划分,对当今的流行歌曲的传播类型划分与研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总的来说,婚姻关系由相对宽松和自由逐步过渡到严格和规范,婚姻观念亦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内的"男女之别"渐次过渡到婚姻及家庭生活领域内的"从一而终",并最终使"夫为妻纲"的观念初步形成.婚姻道德的提出本身是对于婚姻及两性关系的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前提下,这种规范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女性的片面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69.
关于秩序的思考是贯穿于先秦儒家治世之道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理路.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意识到等级秩序的破坏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秩序构建是治世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正是以秩序建构为逻辑起点,儒家设计了其治世之道.以礼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系统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秩序的思考既是其逻辑起点,又是其最终的价值归依.人伦关系协调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对"人"还是"伦"的思考,秩序构建始终是贯穿于儒家人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0.
“Beauty”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Pre-Qin Confucian aesthetics. Pre-Qin Confucian aesthetics generally had two viewpoints when defining beauty: Negatively, by stressing that “beauty” in the aesthetic sense was not “good”; and positively, by stressing two factors: one, that beauty was related to “feeling” which was not an animal instinct, the other was that “beauty” was a special texture with a particular meaning. “Beauty” in Pre-Qin Confucian aesthetics may be defined as “texture (or form)”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feeling or triggering a reaction of feeling.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anghai shifan daxue xuebao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2007, (7): 8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