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其中先秦文化决策思想的精华确是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整体系统思想、依存互变思想、平衡和谐思想、预测思想、重视人与实践的思想等,对于我们在实验室建设决策管理中开阔思路、分析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实验室建设决策水平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2.
吾淳 《现代哲学》2007,(6):110-116
春秋战国时期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特点:(1)整个这段时间,以小家庭为主,其不但贯穿始终,甚至常常独步天下。(2)家族或宗族的形式十分有限,其不仅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重要的是普遍不具有宋代以后家族或宗族那种制度性的形式。由此,建立在这一社会生活之上的伦理观念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征:(1)核心观念应当是能够普遍在基本家庭单位立足的"孝"观念;(2)普遍的小家庭形式,同时也会在财产、赡养等方面对"孝"观念形成侵蚀和背离;(3)就社会整体而言,缺乏更大的集合或更大的平台,由此也缺乏在更大的集合状况下或更大的平台基础上所制定的种种伦理规范,具体而言,即是宋以后社会那种家法族规;(4)偶尔浮现的一些家训是这一时期个别家族或宗族在伦理观念上的结晶,但它仅仅具有偶然性和或然性,而不具有必然性和盖然性,也就是说它不具有普遍的作为社会风尚的意义;(5)与此相关,以小家庭为平台的"利"观念或许在整个社会占据更为中心的位置,少数思想家对于"义"的美好愿望和善意引导由于没有切实的制度性平台作为依托而多半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103.
文章讨论先秦诸子关于服饰问题的争论。在儒、道、墨三家特定的服饰背后,包含着一整套的观念系统。穿着本身,成为一种姿态,一种体现其学术宗旨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4.
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用牺牲自然资源来获取经济增长,这无疑是最简捷的途径,但资源的有限性则约束了利用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时空范围。中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许多论断就闪现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用这些理念反观当今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能源资源战略,仍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先秦儒家为开端形成的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无穷宝藏,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关注的对象是"天人合一",它理应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应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生态文明实践具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06.
曾燚 《管子学刊》2020,(4):80-83
“工夫”作为宋明儒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儒者日用常行间对修身达圣、齐家治国的追求起着关键的作用。于他们而言,工夫是贯通天人的实践法门,若工夫到处,则万事皆安。如程颐所说:“修养之所以引年,国祚之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自宋明至今,对于工夫的研究络绎不绝,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关于工夫论的探讨已经成为了一大热点,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成果上都有诸多的突破,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或问题。鉴于此,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沈顺福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团队承办的“论道稷下:儒家工夫论”工作坊会议,于2019年12月20日至22日在山东大学召开。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收到论文二十余篇。与会人员就儒家工夫概论、儒家工夫论与先秦思想、程朱理学工夫论、陆王心学工夫论、明清儒学工夫论、儒家工夫论与西方思想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气氛热烈,各抒己见,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兹将会议学术研讨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7.
先秦名家的开创者和成立标志应为邓析.邓析的学术思想就是以"可不可,然不然"之说,对当时社会那些合乎形式逻辑的"常识"提出批评与非难.先秦名家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批评,以惠施、尹文二人最为显著.惠施对儒、墨、道、法、名诸家思想,尤其是对道家庄子的思想观点予以了直接的批评;尹文则从稷下黄老"兼综百家"的立场,对名、法、儒、墨各...  相似文献   
108.
甲午之役后,思想界对中学价值的重估也被提上日程,这包括对孔子身份的定位以及儒学与诸子关系的楷定.为使华夏文明不坠于地,赋予诸子学存在的合理性,廖平将百家皆收归于孔学,并将儒家作为论述的重点,围绕孔子、儒家、诸子三者的历史定位,倡言尊经与知圣.生逢古今中西之大变局,惟有求得自救之方才能换来本国文明生机的延续.廖平没有选择...  相似文献   
109.
武占江 《管子学刊》2014,(3):126-1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秦思想史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成果层出不穷,许多方面都成绩斐然,甚至在研究范式方面也有很大突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对世纪之初过分疑古倾向的纠正,一些重要著作的年代开始被重新考虑,一些长期被判定为不可信、或者认定为产生于汉代的资料也被重新确定身份,开始逐步回到先秦史资料序列之中。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变固然有整个时代思想转变的原因,更为根本的是大批长期埋藏于地下的文字材料为此提供了坚实的证据。这些材料对先秦史的推进可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有的学者甚至提出重写学术史的主张。郭店楚简就是这些出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店简下葬时间被判定为前300年左右,其材料极富价值,对解决许多学术悬案有着直接的意义,公布时间也比较及时,学界一时掀起了研究热潮,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大有重新拼接先秦思想史地图之势。李友广博士的新作《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就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产生的。通读一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与感想。  相似文献   
110.
中国思想的早期发展中,自墨子最先提出知类(《墨子·公输》)的主张,相似说法渐渐出现在诸子学派的作品里。本文则尝试根据孟子和荀子的相关见解,探究先秦儒家知类观的内涵与形态。孟子言类虽不及荀子频繁,但也不乏对类的重视;他更像墨子那样,将人们在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