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73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61.
“Beauty”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Pre-Qin Confucian aesthetics. Pre-Qin Confucian aesthetics generally had two viewpoints when defining beauty: Negatively, by stressing that “beauty” in the aesthetic sense was not “good”; and positively, by stressing two factors: one, that beauty was related to “feeling” which was not an animal instinct, the other was that “beauty” was a special texture with a particular meaning. “Beauty” in Pre-Qin Confucian aesthetics may be defined as “texture (or form)”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feeling or triggering a reaction of feeling.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anghai shifan daxue xuebao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2007, (7): 80–85  相似文献   
162.
曾庆伟 《现代哲学》2001,1(4):129-134
在“莱茵报”时期的文章里,马克思从政治哲学、法哲学的视角出发,阐发了许多关于自由与法律内在关系的深刻而又富有前瞻性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3.
《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一书,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由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张泽洪是当今国内外勤于学术创作的学者,他对道教斋醮科仪、道教史之道派关系、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等领域的研究,以考证精审、思想锐利为学界所注意。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就是张泽洪学术创新的一个有益探索。该书所研究的主题是道教唱道情,道情从宋元时期开始流行于中国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说唱形式,  相似文献   
164.
20世纪墨学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学乃先桑显学,惜至秦汉,几近中绝。至清代乾嘉时期,由于校勘经书的需要,方有学者校勘《墨子》。清末,孙诒让著《墨子间诂》,集清代学者《墨子》校勘之大成,《墨子》书始可读。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子墨子学说》及《墨子之论理学》。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来阐释墨家思想学说,标志着20世纪墨学研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5.
孝道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道是儒家文化和封建时代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不仅指个人对亲人的天然之情 ,而且与家族、国家、天下相绾结。从孔、孟、《孝经》到董仲舒、朱熹 ,孝道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是不尽相同的。而人们主张和反对孝道也有着不同的背景、情况。孝道是应该批判继承的 ,源于真挚之情的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道美德。  相似文献   
166.
张丽丽 《天风》2011,(12):60-61
跟随基督二十年,我越发地体会到,"神埋葬了他的仆人,但神的工作还在继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代福音派领袖约翰·斯斯托得(John R.W.Stott)牧师青年时期在剑桥大学双主修法文及神学,后来委身基督,在剑桥完成牧职训练。  相似文献   
167.
《学海》2020,(1):190-197
桐油的医用、防腐、化工、农用兼赋税与商品功能,早已内化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长盛不衰。桐油稳定传承的背后,正是一整套社会机制发挥作用。这套社会机制,不仅包含着王朝国家的结构,亦有底层百姓的规则。将两套社会机制打通者,正是明清两朝的贡赋经济及桐油进入市场所产生的利润。而社会机制运行的基本特征,则是文化对生态资源的认知、利用与经营,且二者是一种动态的互动状态。社会机制的保持与创新,则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自行调整,其生命力的可感表达,正是确保文化结构的稳定运作,并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调适创新的方向与内容。尤其是清中叶以降桐油开始走向西欧国家,社会机制创新的目标与方向,直接指向了桐油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68.
栗振风 《孔子研究》2020,(4):126-134
荀子的"群居和一之道"与柏拉图的"正义"均以社会团结为主题,两者实质上都是应做-应得的正义。不同时代的分工-分配正义差异有赖于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儒家通过"君子理天地""人有其治"的分工正义突破神的正义,建立起人类的正义之道。所有权与治理权之辨将君权神授的君主与臣民一同纳入到统一的社会分工正义体系之中,遵循按德分工与按能分工两个基本正义原则。君子与小人、劳心者与劳力者、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上下两个阶层的划分乃是缘于各宜其分、各取所长的分工合作的需要,但两者最终形成"以上正下"的单向主从关系而非平等合作关系。"选贤与能""立贤无方"等理念的真正实现有赖于人与人平等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9.
胡运宏 《法音》2020,(1):20-25
佛教东传后,我国西行求法的高僧代不乏人,其中东晋时期的法显法师“创辟荒途”[1],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到达印度的僧人,而且是第一位从陆路去、海路回的僧人。本文就法显西行求法的起始时间、归国时间及与之相关的“南国律学道士”等问题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70.
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但也应看到,某些地方鬼神迷信的沉渣假借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名义重新泛起,在社会生活中严重泛滥。为什么鬼神迷信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表现得如此严重?本文就其根源与对策作以探讨。一、鬼神迷信现象是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必然反映鬼神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开始仅是一种迷信而已,后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思想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将人们已有的迷信思想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并进而产生出了有神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