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陆陇其理学思想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陇其是清初享有殊荣的理学家,他基于对当时学术的认知和现实的需要,极力倡导“尊朱黜王”的学术立场。一方面,在思想的主导方面力主向传统朱学复归;另一方面,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他在阐发朱学的主要范畴时,不同程度地有所发挥。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的理气学说、以人生论诠释“万物统体一太极”的阴阳太极理论等都表明他力图以注重具体生活和道德实践使理学摆脱“虚而难据”的窘境,也使其思想具有某种程度的人本色彩。同时,也表明了他的思想与早期朱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2.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后因缺佚严重、无法睹其全貌,加之经文中掺杂了后人造作的成分而被视为伪书,故一度无人进行专门研究.王明先生长期从事于<太平经>的研究工作,早年编辑成<太平经合校>一书,此后对<太平经>的相关问题做过广泛探讨,极大地推动了<太平经>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回顾了王明先生与<太平经>研究的不解之缘,分析和陈述了先生在各个阶段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治学方法和学术态度等.  相似文献   
423.
424.
章太炎的《管子》研究贯其一生,特点鲜明。从注释《管子》到挖掘《管子》的时代价值,上承乾嘉汉学、下启近代《管子》研究,开启了《管子》研究的新时代。《管子·侈靡》因其发展经济的观点新颖,正契合于社会转型时期,即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向重视工商业发展转变的时代潮流,而受到章太炎的热烈赞颂。章太炎指出,《管子》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视商业贸易发展的理论,并首次提出以侈靡拉动工业和商业发展之论点。《管子》的消费观与社会进化论不谋而合,是国家发展的有益滋养和宝藏,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应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总之,章太炎阐发《管子·侈靡》之新义,是他会通中西、汲取中外思想资源,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25.
共同善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公共与私人、共同体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导致现实中面对"共同善"时难以回避的道德两难困境。对共同体与个人何者优先的不同回答,会导致对"共同善"概念的不同理解。若把共同善建基于个体自我关切的互惠互利,则容易陷入"单元论"的谬误;而在交互主体性的视角中强调共同体之优先性,虽在概念上更为完备,但同样难以回应多元文化"不可通约性"的诘难。因此,要回应这一诘难并为共同善进行辩护,其中一个方案是论证"共同体感"的先天价值,为共同善建构稳固的道德情感基础。而在实践中,共同体感的先天存在无法避免共同善所遭受的冷遇及不同个体在实践中所呈现的特殊性,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共同善的道德实践机制,这为激发道德感知与规范情感的道德赋能概念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426.
创造力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是创造性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高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也不是先天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高的。  相似文献   
427.
组诗     
李思仁 《天风》2010,(1):45-45
<正>~~  相似文献   
428.
教学与他者的伦理:《论语·学而》首章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的阅读者已经不可能回到孔子与弟子相与切磋言谈的教学共同体中去了,然而,编纂者的文字书写却可以邀请无穷的未来读者参与到先王经典的持续生成中去。"子曰"不称"孔子曰",蕴含了《论语》处在经传之间的这种中介位置。从这个位置而来,"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和"人不知而不愠"的仁恕,从一开始就为《论语》的教学之道奠定了面向他者敞开的伦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29.
潘磊 《伦理学研究》2021,(2):112-120
在《认知不正义》一书中,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米兰达·弗里克首次系统地讨论了认知领域的不正义现象。其中,“证言不正义”引起她特别的关注,其典型情形可被界定为“因身份偏见而导致的可信度贬损”。由其所导致的对特定群体及个人的不公对待,不仅剥夺了他们作为知识主体的资格,而且亦会导致人性的降格。以此观之,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价值。但是,在分析其本质时,由于弗里克囿于主流的分配正义模式,她只能得出一个缺乏信息量的否定性论断:“证言不正义”并非认知资源的分配不均。为了推进此话题的讨论,如果利用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些成果做出新的尝试,那么其结论将是:“证言不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承认”拒绝。  相似文献   
4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