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9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形式先天,或质料先天——论舍勒对康德"先天"概念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任之 《现代哲学》2008,4(1):74-80
先天(a priori)这一概念是康德哲学原则性的主题之一,他将先天等同于形式,这不仅成为其理论哲学的起点,实际上也构成其伦理学的基础.舍勒正是将其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建基在他对康德先天概念的批判之上.本文将主要着眼于"形式先天"与"质料先天"的区分,集中讨论并初步检讨舍勒对康德先天概念的批评.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将认为,就针对怀疑论的反驳来看,理性派(笛卡尔)的反驳是虚假的;经验派(摩尔)的反驳带有任意性。唯有康德跟维特根斯坦的反驳具有特别的意义。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理论对怀疑论的反驳在实质上跟康德极为类似,两人观点的不一致之处以及康德理论所忽略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维特根斯坦对康德理论的修正得到理解。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朱熹<易学启蒙>的分析,考察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的基础的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的基本原理和相互关系,由此进一步研究作为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的共同基础的"理"的意味.朱熹的易学不是在象数和义理哪一个的立场上对两种易学的综合,而是试图确立易学的基础,进而把对理的意味的系统的解释和说明作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4.
韩敬 《周易研究》2001,(3):92-96
作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邵雍的“先天学”》的两点补充,认为.邵雍“先天易”图的六十四卦卦序按二进制六位数的大小依次排列而来.此即是宋代道学家所谓的“天地自然之数”。作者由此进一步揭示了先天卦序与阴阳生息的卦气思想之同.在一定程度上的某种暗合与实质上的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85.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灵官宝诰》曰 :“先天主将 ,一神君。都天纠察大灵官 ,三界无私猛烈将。金睛朱发 ,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 ,统百万貔神将。飞腾云雾 ,号令雷霆。降雨开晴 ,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 ,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 ,誓佐祖师。至刚至勇 ,济死济生。方方阐教 ,处处开坛。豁落猛将 ,三五火车大灵官、王元君。太乙雷声应化天尊”。据《新搜神记》的记载 ,王灵官本名叫王善 ,是宋徽宗 (110 0 -112 5年 )时候的人。曾从师于西蜀萨天师受道符之法 ,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道教有五百灵官之称 ,五百灵官中有四大护法灵…  相似文献   
86.
舍勒的质料先天主义试图在康德主体性的形式先天之外发现经验世界之中质料内涵的先天性。这种发现通过精神行为的本质直观来实现。通过现象学经验的两个特征和纯粹事实的四种规定性,舍勒说明了如何从实在的经验领域剥离出先天本质内容。而明见性秩序学说则试图进一步指明质料内涵的本质联系(奠基秩序)。最后依据本质认识的功能化理论,舍勒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如何从这些本质性联系中构成出来的,并确立精神的感受行为对理性认识的奠基作用。质料先天主义其实从根本上表明了这样的哲学立场:世界的本质性的质料内涵向我们敞开与精神行为对世界本质性的观看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舍勒所谓的客观主义与情感先天主义的结合。但这种哲学运思仍需要完备的先天奠基秩序学说来充实,而对先天奠基思路的考察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的现代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7.
刘葳 《美与时代》2013,(7):78-81
道路标示乃至特殊群体的道路标示系统一直是各个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需要改善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盲人道路标示体系,只停留在简单的"走"、"停"、"转"的标准上。盲人出行本身就有很大的困难,而道路标示体系并没有能够给盲人提供太大的帮助,相比给普通行人看的道路标示体系,盲人道路标示体系能给盲人提供的帮助远小于普通标示给正常行人提供的帮助。因此,盲人道路体系还有很大的改造需求与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8.
89.
共同善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公共与私人、共同体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导致现实中面对"共同善"时难以回避的道德两难困境。对共同体与个人何者优先的不同回答,会导致对"共同善"概念的不同理解。若把共同善建基于个体自我关切的互惠互利,则容易陷入"单元论"的谬误;而在交互主体性的视角中强调共同体之优先性,虽在概念上更为完备,但同样难以回应多元文化"不可通约性"的诘难。因此,要回应这一诘难并为共同善进行辩护,其中一个方案是论证"共同体感"的先天价值,为共同善建构稳固的道德情感基础。而在实践中,共同体感的先天存在无法避免共同善所遭受的冷遇及不同个体在实践中所呈现的特殊性,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共同善的道德实践机制,这为激发道德感知与规范情感的道德赋能概念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90.
陶金 《中国道教》2012,(2):34-41
一、前言《诰斗科仪》(或简称《诰斗》)是以向"斗姥元君"奏告"元降心章"以达到祈祷目的的一种道教科仪。依所祈祷事项的不同,分为禳病解厄的《清诰斗》(全称《大梵先天奏告科仪》)与超度亡魂的《亡诰斗》(全称《先天拔亡奏告科仪》或《梵天奏告拔亡金科》)。此两种科仪结构大体一致,因功能不同而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