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3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林忠军 《哲学研究》2012,(10):43-49,57,128
<正>数字卦研究涉及到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数学等多方面内容,是易学研究中难度较大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和解读出土发现的数字卦及前贤已有的成果,说明易学象数起源及其在《周易》文本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12.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学以《易》为本,他"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于《参同契》多有发挥。其易学可分为义理易、象数易、道教易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其义理易学思想。俞琰易学的义理之学源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又以程、朱易学为本,多有发微,形成其富有特色的义理思想。其内容具体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三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其天道观援"气"入"理",秉承儒家"至诚无息"、"天道好谦"、"天道好生"、"福善祸淫"的义理传统,是其人性论与修养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人性论则是法天道以立人道的表现;修养论则是其实现回复天道、止于至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13.
明堂思想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堂”这个词汇在今天的一般社会生活中似乎显得比较陌生 ,但在中国古代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它不仅是宗教祭祀的一种象征 ,而且是上古政治活动的历史标志。正如其它许多传统文化概念一样 ,明堂也聚合着先民们治身与治世相统一的精神理念 ,而其内在层面则又是由某种具有运行功能的结构支撑着。因此 ,解读“明堂”  相似文献   
214.
援史释《易》成为宋儒解《易》的常用方式,虽然此种注《易》方式并不始于宋代,但大量用史在宋代易学阐释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当与宋代儒学复兴、史学发展以及宋代士人的政治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北宋与南宋的史事易学又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北宋援引史事是出于解说义理的需要,而南宋则用史事解证卦爻辞,直接将《周易》视为一部极具历史借鉴及指导意义的经典。南宋卦卦有史的《周易》阐释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北宋援引史事以证易理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15.
文章辨析了退溪与朱熹在对待《周易》“经传关系”问题上的差异,特别强调:退溪并不尊崇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他坚定的实行经传合观,也与朱子在经传分合上犹疑不定的态度大相径庭。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在当时或以后并未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216.
尚秉和是我国上世纪易学泰斗,其身后留下的《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等系列易著,至今仍是学人治易的重要参考书。为了帮助今人了解尚氏其人其作,本文对尚氏生平行状及其易学思想作一番全面、深入的探考。  相似文献   
217.
朱耀平 《现代哲学》2004,(4):97-102,120
与康德认为只有表现在意识行为中的“形式范畴”才具有先天性不同,胡塞尔认为不论是形式范畴还是质料范畴都具有先天性;先天与后天的区别,表示的正是一般对象与个体对象在本体论上的区别。这意味着在胡塞尔那里,“先天’’不再是“行为的名称”.而是“存在的名称”。海德格尔在充分肯定胡塞尔的这个思想的理论价值的同时,又对它做了“实质性的修正”,把先天与后天的区别最终归结为存在与存在者的“本体论区别”。  相似文献   
218.
道德相对主义主张,当不同文化或个人的根本道德原则发生冲突时,我们没有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它们的优劣。这种观点有可能剥夺我们进行道德谴责的权利,或者削弱道德谴责的力度,在实践中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道德客观主义不一定非要采取道德实在论的形式,还可以采取非实在论的形式,如先天道德客观主义的形式。先天道德客观主义主张道德可以建立在先天理由或先天辩护的基础上,这种得到先天辩护的道德知识,如同先天数学知识一样,也是客观的。尽管道德知识是可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客观上正确的道德真理,正如科学知识也是可误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客观上正确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219.
索引     
《中国哲学史》1994,(1):2-3
凡篙本索引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窒联系。,。. (北京I 122信、箱,)’’i · “总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t评《渐东学派研究》/刘宏章 ∥孔子研究(济谢),1993.4。119~123 ’,…中国哲学史专论寻根搽源。发扬光大,“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 会”综述l/古人//社会科挚(沪),、f993.i2.7‘3‘《福乐智慧》爵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哲学研究(京),.。1993·,l 2.,。73-'-74,51 } ‘ ’ ‘ ’ ~ ’“中韩儒学研讨会”述要/宗华//管子学刊(淄博),1993.‘4.8—2-'83.77 i ’’’。‘’‘ ‘ 先秦哲学论《易经》的辩’证思维/王向清∥湘一潭师…  相似文献   
220.
《世说新语·文学》中殷仲堪与慧远关于"《易》以感为体"的对话,可以称为一个典型的思想史事件。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出玄学与佛学的交涉,而且通过分析殷仲堪和慧远各自对《易》与"感应"的理解,并追溯"感应"的诠释史,可以看到中国思想中这个十分关键的概念是如何丰富起来的。慧远释"感应"有三层含义:作为因果报应的感,作为神识应物的感,以及圣佛度化众人的感。这三种感应都可以在易学中找到相应的资源,而他的阐发也丰富了易学的内涵,进而启发了理学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