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日,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既然是“以慈行善”,其重点则在于对“慈”的理解。“慈”,《说文》只注二字:“爱也。”《左传》:“宣慈惠和”,做疏注的人发挥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于物也。”这就把中国古代对慈及爱的理解讲得比较清楚了: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要遍施于万物,当然首先是人。汉代贾谊讲:“侧隐怜人,谓之慈。”对人,要…  相似文献   
12.
申不害思想与黄老之学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相近之处:在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上,“道”为两家思想的最高范畴,并且凸现出同样的“前概念”先天缺陷;在政治学领域,二者都高标“名实之辨”,但尚未上升为形式逻辑学的认识对象;二者又都崇尚“因循”、“无为”,与原生道家立足于“天人关系”之上的意蕴已大相径庭。但是,申不害并不是一位黄老思想家,其根本分歧在于:黄老重法不重术,申不害重术不重法。申不害思想的性质是“术治主义”,相韩十五载躬行的是“术治”。因此,申不害既不是法家,也不是黄老思想家,而是术家,是术家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3.
道家生死论与临终关怀的文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生死论与临终关怀的文化对策首都医科大学(100054)董平,王晓燕临终关怀下的心理安宁,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认知。中国道家生死论推崇“道法自然”,视生死犹如梦觉昼夜,认为出世即是生,入地便是死,生与死不过是自然而然的变化。这种以自...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孔子研究史上,顾颉刚的"孔子变迁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论点。所谓"孔子变迁论",一言以蔽之,即"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顾颉刚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论点,不仅在于其从前人如梁启超、李大钊、钱玄同的相关论述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更在于其自觉地运用了近代的史学方法——"历史演进的方法"。是故,此论提出来之后,便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于今来看,这一"孔子变迁论"在孔子研究乃至诸子研究上仍然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凯 《美与时代》2014,(12):12-12
文章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一体论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城市规划一体论的重要性,对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孟强 《世界哲学》2015,(4):74-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论成为STS的重要课题。本文追溯了STS的嬗变与"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区分了认识论的"经验化"与"社会化",进而指出,后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源于对认识论社会化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STS逐渐向存在论靠拢。存在论作为认识论社会化的替代性方案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赵立春 《法音》2021,(1):63-66
地论学派是指南北朝时期以弘扬《十地经论》为主的一个佛教学派,主要流行在北朝,且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代而经久不衰。《十地经论》是印度大乘瑜伽学系的重要典籍。作者世亲初从声闻乘出家,后闻其兄无著讲《十地经》,便改变所宗而先撰成《十地经论》,对《十地经》进行了解释和阐述,以赞扬大乘,巩固了瑜伽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康德实践哲学中包含着一个比较独特的"正义论",即一个由人类的正义和上帝的正义两个层级构成的完整体系.康德正义论的两个核心要素是分配的正义和惩罚的正义,它们贯穿于人类的正义与上帝的正义这两个层级中.分配正义的原则是合法性,惩罚正义的原则是平等性.上帝的正义和人类的正义之间虽然存在着原型与摹本的关系,但我们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不能立足于传统神学,而是必须立足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一方面,上帝的正义可为人类的正义提供一种绝对神圣性的保障;另一方面,这种神圣性只具有主观的、实践的实在性.康德的正义论对于康德道德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即在正义的驱使下,道德法则从"应当"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9.
河南传统文化资源遗存是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的瑰宝,是大学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极具审美和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大学美术史课程可利用其艺术的丰富性、延续性和典范性进行教学,以拓宽学生审美视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载深刻思考差异与统一之关系而提出的"两一"架构,是其"气论"哲学的核心线索.这一思想架构将旧有宇宙论的"一生两"逻辑转变为"有两则有一",从而在形而上学层面解决了本原之"一"产生差异之"两"缺乏逻辑必然性的问题,将"一"理解为以差异性为前提的统一性;同时,在价值论层面通过"两一"之"一"的非现成化明确揭示了其作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