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13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言祖语     
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是三昧三种:欲界、未到地、初禅,与觉观相应故,名有觉有观;二禅中间,但观相应故,名无觉有观;从第二禅乃至有顶地,非觉观相应故,名无觉无观。  相似文献   
2.
池见酉次郎和他的《东西方心身医学综合论》大连大学(116622)韩耀辉池见先生1915年诞生于日本福冈。他在就读于九州大学医学系时患有肠激惹症候群,深感当时的西医疗法不能奏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鲜为人知的心身医学。1951年,他有幸去美国明尼苏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分析矛盾的方法论述了中印佛学心性论的区别、来源及其命运,并对密宗、禅宗提出了新的看法。印度佛学创立于公元前五世纪,在印度国土上延续了近一千七百年。然而到公元七世纪,它已达到顶峰,自是以后便走向衰微,至公元十三世纪初,几于绝迹。  相似文献   
4.
目次一、关于翻译及作者二大乘小乘、三、檀波罗蜜四、尸罗波罗蜜五、■提波罗蜜六、毗梨耶波罗蜜七、禅波罗蜜八、般若波罗蜜九。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性善论是关联着天而言的,人性之善必须关联着天才有其绝对性与超越性。荀子讨论人性没有关联着天,故荀子的人性论无论是什么形态,都逃不了性恶论的窠臼。但荀子又欲以性恶论使人达致圣人,于是,他的道德动力便成了问题。荀子要解决道德动力问题,就必须向孟子的人性论和心论靠近,尽管这在荀子是不自觉的,但思想的理路必然如此。由此证明:性善论是唯一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6.
医学伦理学概念之探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医学伦理学的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一般情况下人们便习以为常地接受了作为应用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的科学地位,而忽视了医学对医学伦理学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内容是医学科技与伦理道德两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其相互作用的形式和产物的具体分析和总结便可构成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而在此之前,《韩非子·内储》:“王日,慈惠,行善也。”即以慈爱优惠来做善事。直接释义大约是“以慈行善”。既然是“以慈行善”,其重点则在于对“慈”的理解。“慈”,《说文》只注二字:“爱也。”《左传》:“宣慈惠和”,做疏注的人发挥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于物也。”这就把中国古代对慈及爱的理解讲得比较清楚了: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要遍施于万物,当然首先是人。汉代贾谊讲:“侧隐怜人,谓之慈。”对人,要…  相似文献   
8.
三论宗是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为所依,宣扬空、无相、八不中道等义理的宗派。由姚秦时罗什传来的三论学,谓古三论;而由僧朗、僧诠、吉藏所传的三论学,称为新三论。新、古之分,不仅因其在传承和时间上,就是在产生的背景、思想和影响上均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10.
吕佳翼 《世界哲学》2022,(5):5-14+160
杜娜叶夫斯卡娅是当代影响深远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目前对其思想的研究仍有不少未竟之境。杜娜叶夫斯卡娅从叛离“托派”到“约翰逊—福斯特思潮”时期、再到人本主义时期有着复杂的思想历程,也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杜娜叶夫斯卡娅从存在论层面切入对托洛茨基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托洛茨基激进的革命思想深处的形而上学地基,有其深刻之处和启发意义。但杜娜叶夫斯卡娅的多元“主体辩证法”向黑格尔主义的回归又将使其脱离现实的根基。杜娜叶夫斯卡娅对托洛茨基苏联观的批判为反思苏联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不仅这一理论构想本身存在难以自圆之处,而且诉诸“总体解决”的理论方案也流于一种空洞的理想主义。究其实质,杜娜叶夫斯卡娅对当代社会主义的视野局限使她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多种可能,她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疏离使她停留于抽象的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