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3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视角,运用元分析技术梳理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探究了影响其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共27篇中英文文献,56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包含被试17146名。结果显示,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98),与消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65)。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的影响,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歧视知觉测量工具、学龄段以及消极结果类型的影响。同时,元回归分析发现,文献年份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 性别对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探索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的新路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2.
以345名12~17岁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流动儿童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道德推脱;(2)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流动儿童道德推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与男孩相较,女孩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3.
以146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历时2年的3次追踪测试, 考察小学生从一到三年级的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之间发展关系的变化。在控制了语音意识、快速命名、正字法意识、一般认知能力和自回归效应后, 结果发现:(1)一年级时的汉字识别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 (2)一年级时的词汇知识显著预测二年级的复合语素意识和汉字识别; (3)二年级时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三年级的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均有显著预测作用; (4)二年级时的同形语素意识对三年级的词汇知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 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对语素意识具有预测作用; 三种语素意识对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预测作用中, 只有同形语素意识能够显著预测词汇知识; 三种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词汇知识的发展关系存在变化且具有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74.
随着近几年视频聊天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视频聊天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相较于传统通讯技术, 视频聊天具备了视听结合与即时互动的特征; 但同时, 作为数字媒体, 视频聊天仍然保持了传统屏幕媒体二维性的特征。汇总以往视频聊天与儿童学习的实证研究发现, 与录制视频教学比较, 视频聊天在婴幼儿词汇学习(d = 0.33)和动作学习(d = 0.90)上的教学效果更佳; 同时, 视频聊天也能够使婴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注意水平(d = 0.90)。视频聊天对儿童远距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视频聊天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干预中。未来研究仍需关注扩大视频聊天学习中儿童被试的年龄范围、共同观看者的不同支持行为对儿童视频聊天学习的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靳羽西  梁丹丹 《心理科学》2022,45(4):871-878
采用ERP技术考察了6~11岁高功能自闭症(HFA)儿童常规和新奇转喻的认知加工过程及发展轨迹。结果显示,6~8岁HFA组和典型发展(TD)组加工常规和新奇转喻的N400波幅无差异,未出现常规度效应,其波幅与错误句也无差异。9~11岁HFA组对新奇转喻N400波幅负于常规转喻,出现常规度效应,常规转喻N400波幅异于错误句,9~11岁TD组常规和新奇转喻均异于错误句。6~8岁HFA组对常规转喻N400差异波负于9~11岁,6~8岁TD组对常规和新奇转喻均负于9~11岁。HFA组转喻N400波幅均负于TD组。结论:HFA儿童常规和新奇转喻的加工较TD儿童存在缺陷。从6岁到11岁,HFA儿童常规转喻加工随年龄增长显著提高,新奇转喻则未出现明显变化,较之常规转喻,新奇转喻的加工尤为困难。  相似文献   
76.
传统社会中,帮助儿童实现社会化进程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学校及伙伴,而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几乎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传统格局。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通过直观明了的视频材料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儿童的比例明显上升。具有对比强烈、色彩鲜明、纯度较高等特点的动画片更是受到儿童青睐,与此同时,关于其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那么,动画片中卡通形象的暴力言行究竟对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力不断加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对文化水平的教育,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被家长们重视起来。为了培养孩子的全面才能的发展,美术的教育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美术学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素质教育,这就涉及到了备受关注的审美素质教育,新的美术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对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8.
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一个有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79.
个体的情绪伪装能力是其情绪社会化发展极为重要的方面,选取某幼儿园123名3~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区分外表-真实情绪”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考察3~6岁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而探讨情绪伪装认知与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1)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5岁为儿童情绪伪装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儿童在消极情境下区分内外情绪的能力显著高于在积极情境中的表现;同时,对两种情绪伪装动机(社会适应、自我保护)的认知能力无显著差异;(3)儿童情绪伪装认知和错误信念理解能力显著相关,两种错误信念(意外内容、意外地点)理解都能很好地预测情绪伪装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80.
在质性访谈31名,初测269名,正式施测576名,重测84名流动儿童的基础上,修编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BIIS-1)以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群体;探讨了83名流动儿童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回忆事件对认同整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1)BIIS—流动儿童版的项目区分度、Cronbachα系数、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2)积极回忆明显促进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提升,初步证实了认同整合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