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相较道家思想而言,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对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影响不占主流。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对于古代书画批评之浸渗仍然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古代书画批评之批评思想、思维逻辑、术语范畴、语言方式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交友论》与《逑友篇》分别是利玛窦与卫匡国编的论友谊的西方格言集,取材相仿,内容相近,旨趣相同,但由于年代的差别、处境的不同,又显示出局部与细节等方面的诸多差别。《交友论》没有直接引用基督教圣人话语与圣经,反而多用中国资源来解释西方格言,因利玛窦主要目标是合与补;卫匡国则直接引用了二者并且多加阐释,在序言中还公开了传教的写作目的,他的目标是超。二书都成为了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观》卦的祭祀内涵与儒家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卦卦爻辞记述的是古代祭祀的情景。在后来的学术流变中,家学者不断把自己的哲学思想附加进去,对这一祭祀活动做出种种合乎人伦哲理的解释和分析,从而使之成为家思想培育的沃土。这一理论阐释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仅体现了家哲学学术思想发展流变的理趣,更显示了家思想和宗教祭祀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报恩为理论根基,佛教孝道始终保持着自己宗教伦理的基本特色,从而在孝道内涵、孝道境界以及行孝方式上与家孝道发生了歧异.总体上看,佛教孝道的慈悲、平等精神,与家孝道对尊卑上下等级秩序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佛教孝道浓厚的出世、宗教色彩,也与家孝道世俗、人间的面貌大相径庭,并由此而成为对家孝道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利安当是最早反对中国祭祖拜孔礼仪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同时,他也反对用“太极”和“理”来表述天主教的“天主”,但是,在他晚期所著《天印》一书里,他以天主教义理为基础对《四书》进行了大量索隐式的解读。本文从“天主”的表述、“天主”的属性、基督徒的德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这种牵合式“印证”解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论杜光庭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道教既是道教思想发展的高峰期,也是道教思想的转型期。本文以唐末道教思想家杜光庭为例来说明,道教正是以“道”为基点,努力融合佛道三教的思想,提升道教的哲学理论思维水平,才建构起富有特色的道教理论,从而推动了唐宋时期道教思想的发展与转型的。  相似文献   
17.
No matter wha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Ru” was, looking at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he image of “Ru” as portrayed by other school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infus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ism of that time. The self-understanding of Warring States Confucians expressed by their employment of the character “Ru” clearly displayed Ru’s character as well a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u school, namely Confucianism. In particular, the words and thoughts of Xunzi, the great Confucian master, on “Ru”, epitomize Pre-Qin Confucian’s understanding and expectations of themselves, and also reflect the Confucian new pursuit in facing the age of the unification of Qin. Translated by Yan Xin from Beijing daxue xuebao 北京大学学报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2007, (5): 19–26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释之辩,对吕才"有了因,不再立生因",以及"去体留依而为喻"的合理性作了分析与论证,并指出了对因明传播与发展的贡献和弊端。同时,也肯定了玄奘将新因明传入中土的伟大业绩,以及在汉传因明本土化过程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钱穆与缪钺就战国秦汉之际的"新"展开讨论商榷。钱穆揭橥"新"之说,并从宇宙论方面揭示其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缪钺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强调阴阳家对"新"及秦汉思想的作用。钱穆和缪钺"新"说具有不同的问题意识,也存在着方法论的差异,彼此又有吸收借鉴,对现代学研究和当代语境中的"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新德 《孔子研究》2011,(1):98-107
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对中国经典<四书>的翻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对<四书>的翻译与阐释既是出于耶稣会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的需要,同时也是与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密切关联的一项重要工程.耶稣会传教士译什么、怎么译,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尽管这些传教士的最初动因是为了更好地在华宣教,但与其它差会的传教士不同,基于"补易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