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4篇
  1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相较道家思想而言,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对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影响不占主流。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对于古代书画批评之浸渗仍然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古代书画批评之批评思想、思维逻辑、术语范畴、语言方式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12.
宝钗是《红楼梦》中第一个生活技术家,虽然她寄人篱下(寄居姨母家,而姨母上有公婆,又有兄嫂),但她能够得到上上下下的拥戴,连自己的情敌林黛玉在四十二回以后,也奉宝钗为知己。宝钗人际交往成功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她深谙交际艺术,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宝钗与人交往,经常揣摩别人的需要,做别人希望做的事.第三十七回,史湘云起诗社“作东”,请“诗友”吃饭,而湘云又没有钱,宝钗便替她设计,并从自己的店里要了些螃蟹和酒菜,给湘云解困,湘云十分感激。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决定把大观园花…  相似文献   
113.
《交友论》与《逑友篇》分别是利玛窦与卫匡国编的论友谊的西方格言集,取材相仿,内容相近,旨趣相同,但由于年代的差别、处境的不同,又显示出局部与细节等方面的诸多差别。《交友论》没有直接引用基督教圣人话语与圣经,反而多用中国资源来解释西方格言,因利玛窦主要目标是合儒与补儒;卫匡国则直接引用了二者并且多加阐释,在序言中还公开了传教的写作目的,他的目标是超儒。二书都成为了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4.
宋元明清儒家学派的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宋元明清四朝而言,儒家思想仍然是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但儒家内部的分野是相当明显的。从学术流派的归属上看,四朝的儒家学派大致可分为: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这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5.
分析数集和构图求解关系应用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林  张梅玲 《心理科学》2000,23(5):611-611,608
1 问题的提出  关系应用题是以比较、倍数和分数等数集关系为题材的问题。一道标准的关系应用题均有三种数集 :标准集、比较集和关系集 (差集、倍数集或分数集 )。根据未知数集的类型又可以把关系应用题分为标准集未知题、比较集未知题和关系集未知题。大量实验表明标准集未知题的解题错误率高于比较集未知题的解题错误率[1] ,对于解题熟练者也是如此。有些人认为 ,成熟的解题者表征关系型应用题时是对数集及其关系的表征[2 ] 。据此 ,如果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集 ,则能促进问题表征。这是一种语义分析的观点。从非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16.
《中国道教》2011,(4):52
8月18日上午,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祈祷和平法会。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黄信阳道长和协会本部、北京火德真君庙的道职员工参加了法会。法会上,北京白云观经乐团的高功法师和经师们依科演教,如法如仪,并由张继禹副会长上香、黄信阳副会长焚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17.
关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心理学教材整体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家楣 《心理学报》1992,25(3):106-113
本文在作者实践基础上,从建设新时期具有我国特色的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的高度,提出四点改革构想:1.在教材体系上,围绕师范生今后“教书”和“育人”工作组织心理学基本内容,形成有机联系的“双主线’结构;2.在教材内容上,突出“三个性”——以强调心理学内容对中学教育实践指导意义的实用性,带动理论阐述上的针对性和实践运用上的可操作性;3.在教材论述上,兼顾师范生的认识规律,采用现象—规律—运用的“三段法”程式;4.在教材编写上,提倡专家、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师和中学优秀教师“三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18.
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说,医患法律关系应该属于独立的医事法调整的对象,属于社会法法域.这一判断既有其理论依据又颇具实践价值:它能为订立独立的医事法提供理论基础,为运用多元化机制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理论支点,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视角转换,即从“医—患”二维视角转换为“国—医—患—社”四维视角.  相似文献   
119.
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及居民行动策略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益龙 《学海》2013,(5):79-87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居民遭遇污染随之增多,由此引起了较多环境纠纷。水、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水和垃圾分别是农村和城镇居民所感知的突出环境问题;经验调查发现,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诉诸第三方权威来解决环境纠纷,显现出"上层化"而非"金字塔"形态;而应对公域环境问题,居民的行动则趋向于"消极化"。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力量以及对于区域而异的纠纷性质对遭遇环境纠纷者的行动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力量的增强会降低对污染的容忍度,同时也提高对第三方权威解决问题的信心。在不同地区,环境纠纷性质从偶发事件向较普遍社会问题的转变,人们的行动策略也会从自行解决走向"上层化"。  相似文献   
120.
李健 《哲学动态》2022,(12):62-69
对老子的“自然”概念可作两层分疏:“法自然”与“辅自然”。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言,从文法修辞上可以还原为“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人法地、天、道也就是人“法自然”(自然是地、天、道的本质),人“法自然”的诠释路线可以克服“道法自然”的诠释困境。就“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而言,讲的是圣人“辅自然”,意在君王应顺辅百姓之自然。其他关于“自然”的原文及思想,均可统摄在“法自然”与“辅自然”的两层义涵之中。人“法自然”是在天人(天道与人道)关系里讨论修身智慧,是向上法(人取法地、天、道之自然),凸显天道的本原地位;圣人“辅自然”是在君民关系里讨论治国智慧,是向下辅(圣人辅百姓之自然),凸显民的自主性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