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34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王阳明工夫论与儒家修身传统关系密切。他将朱子察之于念虑之微工夫标举为根本工夫,由朱子之独知而直接转化出良知,借此扭转了朱子学外骛之弊,格物工夫遂聚焦于格念头,格物者的生命成了修炼的对象;他提出的致良知跟陆象山先立乎其大工夫本体一齐点出,均有简明直截、鞭辟入里的风格,但致良知三字,不犯典要、不落格套,先立乎其大则有落入典要之嫌疑,在立志改过工夫论说上,象山念虑之正不正,在顷刻之间说与阳明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说虽差之毫厘,但却意义重大,前者坐实了刘蕺山知是知非落入后手之批评,后者则可从现象学内意识角度得到有力辩护;而在成圣这一修身目标上,阳明的圣人图像与宋儒相比则发生了上提下拉的变动:上提系指圣人图像中无的一面得到充分彰显,明道所营造的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无滞、无着、无执、无染的面向至此已天机尽泄;下拉系指阳明圣人观中的平民化趋势,个个心中有仲尼,见满街人都是圣人诸如此类之说法遂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43.
当数据成为记忆的一种样式,且以一种更为本源的形式进入到记忆的产生与构成之中时,记忆伦理的探究就必然与数据相关联。这种关联性不仅表现为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对记忆伦理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为数据的伦理属性与记忆伦理之间的羁绊以及数据相关的伦理问题与记忆伦理之间的羁绊。这些影响与羁绊正是记忆伦理的新面相。从技术伦理学的视角看,当其介入记忆时,会引发一些记忆伦理问题,同时也会解决一些记忆伦理问题;从记忆伦理学的视角来看,记忆与技术的深度关联使得对记忆伦理的考察必将技术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44.
儒家的"万物一体"的思想,以天道自然、宇宙一体、一体归仁、生命感通、生生和谐与天下大同为其基本内容,以其内在心性的感通性、类推性、扩充性作为其证成为"一体之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为笔者所着力建构的现代共生哲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笔者倡导的的共生哲学的实质,就是藉以阐明大道或存有是如何在宇宙及其现实世界中彼此共同相处与和谐共进的.因此从共生哲学的意义来看,儒家"万物一体"的思想,在道德形上学的层面上,含蕴着现代共生哲学的基本内涵,它的现代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类走出当下的天-人、人-自然、人-我和人-人的对立与两橛,提供了无尽的传统智慧与现代明鉴.  相似文献   
45.
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场伦理之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关于“人兔细胞融合”的伦理之争,主要围绕“人兔细胞融合”实验是否违背伦理,要不要经过知情同意,以及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等问题而进行。这场讨论是正常的,健康的,有益的,倘能加以认真总结,将有助于推进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46.
陈红兵 《管子学刊》2005,2(4):59-64
儒家、道家哲学生态观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在生态存在论上,两者都是一种生成论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内在联系。不过,道家注重自然运化过程的自然性、一体性,儒家则强调自然运化的生命特征,肯定人与万物的差别;在生态价值论上,道家偏重“自然”的价值.强调自然运化的自然目的性和价值性,肯定人和万物的自然本性的价值。儒家则偏重“人文”价值。它强调人与社会的生存价值.肯定主体德性的价值;在生态实践观上,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的实践原则,“自然无为”体现了对自然自组织、自协调智慧的信任。道家实践观体现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具有消减性特征,强调慈爱利物、俭啬有度、知和不争。儒家强调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肯定主体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作用。在对农业生产实践的治理上。儒家强调顺应天时、因地制宜和“谨其时禁”。  相似文献   
47.
儒家人物关系论与现代生态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人物关系论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基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哲学基础,儒家提出了“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人物关系原则。这对于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学、保护环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8.
胡发贵 《学海》2001,(3):52-55
彰扬天理、抑制人欲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态度,其内容不仅是对清贫而理性的人生的颂扬,更有着极为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也透现出其一贯的兼济天下的政治关切;其"格正君心"的理论旨趣,既源于对中国古代社会深刻体认,也对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所衍生的人文情怀和批判意识,积淀为社会的良知,并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9.
“脑死亡法”与医学伦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通过了“脑死亡法”,中国已初步具备实施“脑死亡法”的条件,时代呼吁“脑死亡法”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伦理意义。当今关键在于转变国人伦理观念,促使“脑死亡法”尽快实施。1时代呼吁“脑死亡法”1968年召开的世界第2...  相似文献   
50.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承认并尊重环境、资源的价值,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坚持公平原则, 确立人类长期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并指出,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