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僧的孝行     
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出现了许多奉行孝道的高僧大德。他们的孝亲事迹感人至深,成为后世奉行孝道的典范。在莲池大师的《缁门崇行录》中收录了许多古代高僧的孝亲之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孝行有《荷担听学》、《母必亲供》、《居丧不食》、《织蒲供母》、《诚感父骨》等。  相似文献   
82.
患者知情同意权代理行使是医疗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存在规定原则性过强、与患者自主决定权之间存在矛盾以及对侵犯患者利益的救济途径不明确等不足。应从确立患者利益最大化原则、将知情同意权代理行使的相关规定具体化以及适度运用紧急避险原则等几方面完善我国的患者知情同意权代理行使制度。  相似文献   
83.
先秦儒家教育虽然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等三方面的内容,但重视道德教育是其重点。先秦儒家重视道德教育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以人禽之辨为基础,二是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三是能够达到提高道德修养和改变人的气质的良好效果。它虽距今2000多年,但仍对当代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4.
"先王"是儒家塑造的王道政治伦理典范。儒家提供的统治合法性政治伦理包含在"法先王"的命题之中。这个命题有两大尴尬和弊端:一是"圣王"理想蜕化为"王圣"现实;二是"圣王"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政、执法者。不过,儒家的王道政治伦理为救济这些弊端准备了资源,在现代宪政条件下仍然有着革新的内在空间。  相似文献   
85.
张中凯 《美与时代》2013,(12):109-109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切领域中,生活中的伟大、崇高、优美、正义、劳动、斗争、爱恋、友情等等,都闪烁着美的光彩。而就新闻来说,也同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闻报道是对现实社会最直接、最迅速、最全面的反映,它涵盖了整个社会。所以,美的事物也必然是新闻报道所不可缺失的。  相似文献   
86.
关于养德与养生的关系,我国古人的智慧值得借鉴。只重养生而轻养德,养生是难以如愿的。人的健康与德操大有关联,两干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针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之道,老子提出三宝论,与孔子仁者寿之说如出一辙。《论语》中提到一件事,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君子之道。子曰:"君子不忧  相似文献   
87.
在追求财富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当我们按照某单一的公正原则来消除非正义现象而追求离正义越来越近之时,必然导致在另一种公正原则上非正义现象的不断扩大,即后者意义上的正义越来越远.在财富伦理上的重要表现是如果单一地将“起点与结果的平等”作为正义标准,则这种正义实施得越彻底,则会造成在“过程的平等”意义上的越来越严重的非正义.这就说是说,我们不可能同时得到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正义,此称为“公正的不相容原理”.而要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各种意义上的正义缺一不可,因此各种不同意义上的正义又是互补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过度追求某种单一的正义目标,而要追求各种正义目标之间的互补与均衡,我们将此称为“公正的互补原理”.  相似文献   
88.
在1972年《命名与必然性》的演讲中,作者提出了直接指称论的观点:名字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一般认为,如果接受直接指称论就必然导致信念之谜。因为,假如专名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那么两个共指称的专名,比如"Cicero"("西塞罗")和"Tully"("图利"),就应该在信念语境中可以替换。但这似乎是错误的,因为,似乎"琼斯相信西塞罗是秃子但不相信图利是秃子"可以是真的,而倘若作替换,就会得出矛盾。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实际上导致信念之谜的乃是两个更为基本的原则,即去引号原则和翻译原则;不能把信念之谜的产生归咎于直接指称论。通过这种间接论证,作者认为,直接指称论没有被信念之谜难题驳倒,它还是能够获得辩护的。  相似文献   
89.
管仲是齐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其从政方略、治国之道对今天的为政之道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管仲对法治在治国中的作用、立法的原则、执法的原则等方面对管仲的法治思想进行分析,以求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0.
先秦时期的人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对人学寄予极大的关注,认为人是自然生成物,又是“万物之心”,宇宙的心脏。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进一步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问题,苟子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人之何以为人的命题,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