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41.
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仁学”思想确立了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并通过血缘、泛血缘、拟血缘的方式构筑了宗族、国家、万物层层扩展的生态等级秩序,设计出一套“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贵人贱物”、“爱有差等”的生态价值体系。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套价值系统有着实用性、灵活性的特点;从消极的方面来讲,这套价值系统又有可能导致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偏颇。与这种生态观念相对应,儒家的审美观念也以“仁学”为核心,形成了一种以“善”统“美”的伦理本位立场,并通过“君子比德”的方式赋予自然界的审美对象以社会价值,通过“微言大义”的方式赋予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情感以伦理价值。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套价值系统有着防止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意义;从消极的方面来讲,这套价值系统又有可能导致狭隘的功利主义。长期以来,为了发扬上述生态观与自然观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儒家学者一般都依靠“中庸之道”的原则来平衡人与自然、理智与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两个方面共同构筑着“天人合一”的宇宙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42.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43.
儒家道德在小说叙事中的历史演化:就叙事文本的道德内涵看,呈现出一种从“崇善”到“泛恶”的趋向;就叙述者的道德追求看,表现为从“理性化的道德说教”到“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就小说人物的道德行为看,既展示了从外在道德规范到内在道德欲求的过程,又体现了从政治取向到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44.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整体转换,而且完成了儒道言意思想的创造性整合,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为重要的地位。至于“象”能否尽“意”,《易传》作者并没有说。没有说并不等于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后的提出和讨论,则不仅直接引发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实现了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和玄学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建构,而且通过玄学“言意之辨”,即按照“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佛教的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45.
《天风》2006,(1):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为了回应“按三自原则办好中国教会”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总结和研究三自爱国运动新时期的教会在各项事工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于2005年11月25日—12月6日,差派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为组长的调研组一行5人,赴天津、河南、河北教会调研,探访信徒。本次调研以“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为主题,就各地教会如何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情况;各地教会的信仰生活情况;各地教会领导班子、人才培养的情况;各地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情况;各地教会构建和谐基督教、扩大团结面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调研组除了在省两会及省辖市两会进行调研外,还分成两个小组赴地、市、县教会实地走访。  相似文献   
246.
张晓林 《宗教学研究》2006,83(4):151-158
“儒家一神论”是一个汉学术语,原指天主教中国皈信者对天主教教义所作的不同于其传教士老师的取舍。本文则用它合指中国皈信者和传教士著述中共同表达的基督教神哲学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因其“异”于传统而向来被哲学史所忽视,然而它事实上却构成明末清初以来一个新的思想“端绪”,并且对传统也并非毫无影响。  相似文献   
247.
人生境界     
面对争名夺利、患得患失, 可曾想到过淡泊?面对弄虚作假、心怀叵测,可曾想到过率真?面对惊慌失措、忧谗畏讥,可曾想到过从容?面对斤斤计较、牢骚满腹,可曾想到过达观?面对庸庸  相似文献   
248.
错位     
女人每次吃饭都坐在餐桌的上位,女人习惯了,男人也习惯了。当婆婆因为照顾小孙子跟他们住到一起时,女人依旧如此。女人没有把这当回事,因为她认为座位并不能代表什么。可是后来她从婆婆阴沉的脸上看出了端倪。再一次吃饭的时候,女人主动坐到了下面,跟男人坐在一起,把婆婆邀请到她原来坐的位置,这回婆婆笑了。  相似文献   
249.
不做无用功     
韩杰 《思维与智慧》2006,(10):28-28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八百至一千八百公尺的山崖上。由于岩缝中养分、水分极度匮乏,黄山松的松针不但很短,而且它的枝条全长在向阳的一面,以便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而在背阴的一面,几乎一根枝条也没有,这也是为了节省养分。  相似文献   
250.
谁都知道,大学生就业“僧多粥少”,咋样才能喝到粥呢?一位酒店总经理讲给我他经历的一个故事:上餐饮学校时他在一家酒店做实习生,做完他该做的一切后,他专门注意“剩菜”,哪个菜没怎么下箸,哪个盘子剩菜最多,他品尝,他记录,他征求食客的意见。在他实习的三个月中,他记录了具体时间、食客大致的职业、剩下的菜肴、品尝的结果等,然后归纳、分类、分析。实习结束后交给了总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