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49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5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8月27日至9月1日,中央统战部在京举办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专题学习班。来自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全国性宗教团体近100名负责人(秘书长、总干事及以上)参加了学习。  相似文献   
142.
张姚 《天风》2003,(10):28-29
在21世纪的今天,200元意味者什么呢?只是一套《圣经百科全书》的定价。而在今天它却是不少神学生一个月全部的收入,全部的生活资源。虽说,传道人是奉献的,但其工作量之大、之苦,与其该有的尊敬和待遇形成极不和谐的反比。  相似文献   
143.
去年八月底,由本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辅仁大学哲学系协办,澳门文化局赞助,在澳门举行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两岸三地有二十四所大学及研究院的四十多位学者参加,共宣读了三十三篇论文。《哲学动态》对大会发表了《评述》以作综合报导。这里选出与该刊范围有关的大会论文,陆续刊登。希望对于促进哲学的学术研究有所帮助。 本栏目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资助,基于学术自由和文责自负的原则,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之立场。  相似文献   
14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密不可分。儒家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需要吸收西方近代启蒙精神并转化其启蒙方法,要站到"人类情感的天平上"对人类的情感能力首先做一番学理批判,从中发掘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核心价值观,据此推动人类在情感层面的现代性价值启蒙,超越近代理性启蒙之"蔽"。作为生命之大全的"幸福"理念,将是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将是人类在情感层面实施现代性启蒙的最高理念。"幸福"、"和谐"、"包容"应该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儒家德性现代精神的启蒙价值系。  相似文献   
145.
张丰乾 《现代哲学》2008,(1):109-116
历代儒者引经据典,从"民之父母"的角度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了亲民、爱民、保民、富民等要求.但是,近现代以来的思想史研究者,对于古代社会君民关系的这一基本理论似乎未着笔墨.本文集中讨论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早期儒家学派关于"民之父母"的思想,归纳出其中至少包含了"民之父母"需要符合"必达于礼乐之原"、"使民富且寿"、"同于民之好恶"、"顺而教之"、"有父之尊,有母之亲"等原则.孟子则借用"民之父母"的理论痛斥当政者"以政杀人"、"率兽食人"、"使老稚转乎沟壑".荀子指出当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堕落为"民之怨贼"的地步,统治阶级内部其他符合"民之父母"标准的领袖可以以"革命"方式取而代之.在今人看来是"乌托邦"的这种构想,在儒家看来是应该而且能够实现的蓝图.儒家之外,<管子>提出,"法"才是"民之父母",在"法"的层面,即使是有所过错,也可以有办法弥补,不至于酿成大患,可以看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6.
近几年,学术界对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然而,问题并没有解决,争论还在继续。有些学者认为未来的21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发生重大飞跃,往昔的传统文化无疑将成为历史的陈迹,从而完全被博物馆化了。有些学者则认为,人类历史不能割断,文化也有其不可断裂的连续性。然而,在这世纪末期,有许多人为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命运而忧虑,也有许多人对此持乐观态度。事实上,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争论,有利于对儒家文化与现代化这一课题的深入讨论,也有利于各种学术观点的自我完善。鉴此,笔者试图对此发表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7.
访印尼随感     
陈美麟 《天风》1994,(2):46-48
10月19日至30日笔者有幸随丁光训主教率领的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七人访问风光秀丽的“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此行是1992年6月印尼基督教组团访华后的正式回访。随行的还有全国三自副秘书长包佳源及北京的于新粒、四川的李勇军、江西的李保乐、辽宁的马佑平五位牧师。访问10天,时间虽短,可所见所闻收益匪浅,愿略书笔墨分享于下。  相似文献   
148.
田雨 《天风》1994,(8):14-15
与精神矍铄的郑牧师交谈,你会十分愉快。他不仅言简意赅地回答你提出的各种问题,且对人坦诚、热情。 “作为中国基督教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又是福建省基督教协会会长,您认为当前农村教会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9.
《天风》1994,(9):44-46
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简称“中宗和”)7月2日成立。成立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大会由丁光训主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讲话。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张声作局长到会祝贺并讲了话。到会祝贺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中央统战部、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的负责人。出席会议的除在京的“中宗和”委员外,还有各宗教信众共200余人。 “中宗和”  相似文献   
150.
包佳源 《天风》1994,(11):3-7
9月11日。一场秋雨,驱散了持续多时的夏日炎热,空气显得格外新鲜。2时20分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