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郭成磊 《孔子研究》2020,(1):150-160
清华简《心是谓中》"断命在天"章对天命、鬼神干预人事的认可,与战国楚地盛行的"信鬼好祠"之风具有密切关联。基于对这种风气积弊日深的深刻认识,简文作者采取了一种权宜之策,即通过吸取并改造儒家的命论,一方面承认"天""鬼"对人的客观限制,另一方面又凸显"心""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保家""没身"等活动中要注重个体内在的道德自律,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852.
本文探讨了<焦氏易林>的诸子倾向、时代根据及风格.认为作者基本倾向是儒家,兼采道家.作者的儒家思想有进取性,反映了汉代上升时期社会需要创新敢于创新的境界.作者官微职卑,直接接触平民,大量记载平民生活,表达了对平民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853.
面对佛道之学的挑战,宋初儒者认识到必须弥补儒学心性论的缺陷,建立起与佛道之学相颉颃的心性理论.为此,他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心性论领域,展开心性理论的探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中庸>、<孟子>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论语>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四书>成为儒家重要的思想学术资源,不同思想倾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四书>进行了阐释、利用与发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书>学.  相似文献   
854.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 ,《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 ,其中《风操》篇 ,对避讳、取名、称谓、交际、丧事等礼俗文化的具体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和辨正。在礼与情之间 ,作者颜之推采取了调和、变通的态度 ,表达了情礼兼顾、以礼为归宿的思想宗旨。《颜氏家训》以情礼调和的方式在世俗社会的日常礼俗中保存了儒家礼教的基本精神 ,使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通过具体的礼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55.
《学海》2016,(2):210-216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礼论篇》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就是为死者进行装饰。这方面谈论的人比较少,本文拟就儒家如何"饰死者"略加述论,同时也藉由饰死者的"仪式"来观察讨论儒家"慎终追远"之"慎终"的礼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56.
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有诸多论述,在道德修养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上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当今大学生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学说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我们应该激发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道德知行统一的能力,教育大学生注重积善成德,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  相似文献   
857.
儒家向以仁学而著称 ,其基义则是追求人性的升华 ,亦即“内在的超越” ,其核心则是寻求与确证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儒家成人论即是这一超越的具体道德表扬。儒家扬弃了传统礼俗中的成人思想 ,着意凸现了其间的人格价值论 ,并形成了独特的以彰现人的价值为旨归的成人论。这一学说的内在理据是 :人被儒家视为天地之灵杰 ,自有其至上的价值 ;而作为理性存在的人 ,也具有“制天命而用之”的强大主体能动性 ,完全可以“为仁由己”地不断自我超越 ,从而充分展现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彩。  相似文献   
858.
熊十力是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新唯识论》的出版,标志着其思想体系的成熟。考察该书,熊氏虽然借鉴了大乘佛教境、行、果的次第,将释家成佛之路置换为新儒家的成圣之路,但其"本心"论思想却并非是对佛学的发展,而是一种根基完全不同于佛教缘起论思想的"基体说"。事实上,"基体说"在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传统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熊氏构建自己思想体系时牢牢立足于此,对大乘佛学进行了融摄和吸收,从而实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59.
季芳桐  蒋民 《学海》2002,(2):39-41
泰州学派归儒还是归禅 ,是关系该学派定位的重要问题。本文作者依据泰州学派的资料认为泰州学派应归为儒家 ,并认为黄宗羲将其归为禅宗 ,除了见解有误差外 ,还有门户之见  相似文献   
860.
和谐价值理念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对儒家和谐价值理念四个层次的逻辑分析,概括得出儒家和谐观的主体精神以及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