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8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Confucianism is a rather typical non-universalism, even though it does believe that its own doctrines are indeed the ultimate truth, and denies the validity of any higher, universalist meta-standard. Therefore, when facing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intercourse, Confucianism advocates genuine discourse: It rejects any cultural conflict to-the-death, refuses to engage in universalist competition and antagonism, and maintains a mutually-beneficial interaction with other cultures. However, it also adheres to a “free-to-terminate-relations” principle, which implies that any side is free to terminate, at any time, all potential and actual interactions, whenever it feels that its original cultural vitality is threatened. In other words, cultural interactions must only occur when the cultural uniqueness and independence of all participating sides is guaranteed.  相似文献   
162.
As a pair of important categor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ing 命 (destiny or decrees)” and “tian ming 天命 (heavenly ordinances)” mainly refer to the constraints placed on human beings. Both originated from “ling 令 (decrees),” which evolved from “wang ling 王令 (royal decrees)” into “tian ling 天令 (heavenly decrees),” and then became “ming” from a throne because of the decisive role of “heavenly decrees” over a throne. “Ming” and “tian ming” have different definitions: “Ming” represented the limits Heaven placed on the natural lives of human beings and was an objective force that men could not direct, but was embodied in human beings as their “destiny”; “Tian ming” reflected the moral ideals of human beings in their self-identification; It originated in man but had to be verified by Heaven, and it was therefore the true ordinance that Heaven placed on human beings. “Ming” and “tian ming” are two perspectives on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human beings,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fucians and Daoists placed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m.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Zhongguo zhexueshi 中国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2007, (4): 11–21  相似文献   
163.
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儒学重建方向的肯定.与此同时,其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164.
在对范瑞平文章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三个观点:富民教民是儒家的理想,保民济民也是儒家仁政的现实诉求,基于文化、历史与现实国情我国宜选择政府主导型医疗保障模式;现有制度框架并不妨碍家庭在医疗决策中的作用;“过犹不及”是儒家的中庸之道,由此,基本医疗的界限和范围,“保大”或“保小”的价值取向都是需要动态调整的。  相似文献   
165.
王谦 《心理学探新》2009,29(2):11-14
中国儒家主要代表之一的孟子,和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马斯洛,这两位身处不同时空的学者在各自的思想中塑造的理想人格却具备了许多共通之处。该文从理想人格的提出、形成基础、特征以及实现途径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而为现代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6.
老庄是否具有仁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义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纲领和核心范畴,从表面上看,老庄反对仁义,但事实上,老庄反对的只是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的仁义,反对将仁义作为谋利的工具,而追求超越血缘关系、不分亲疏、无所偏爱的"至仁"。与儒家相比,老庄的仁道观更有很多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67.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亚辉 《心理学报》2008,40(11):1221-1228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心理观。它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保民”的王道信念、“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主张以个人为起点,经由“诚”“敬”的主观修养、“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并辅以外在刑罚约戒,达致“克己让人”的为他责任人格。责任心理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上本天道、下理人情”,融贯道德理想于人伦日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68.
论文分”四圣同吉说”、“忠恕一贯论”、“迁善改过说”三部分,详细论证了清代著名易学家焦循“假卜筮而行教”的易学观。论文指出一、焦循认为元、亨、利、贞为易学之本。是“(?)、文、周、孔”四位圣人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焦循本人追求的四个道德理想。二、焦循研究易学,旨在恢复儒家仁义道德的正统地位.以儒家的理论排斥宋儒的义理之学,将自己的道德学说融入易学之中。三、焦循将易学的变通思想概括为一个“迁普改过”的过程,那么就必须透过《周易》的占卜形式来发挥教化人的作用。因此,焦循的迁善改过说客观上仍是以儒家的伦理观念作为其思想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9.
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贵 《现代哲学》2001,14(1):102-106
最近一些年来,国际学术界、宗教界热烈地讨论了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作为全球伦理观点提出者的代表,孔汉思对普世伦理作出这样的界说:全球伦理不是指一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也不是一种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单一而又统一的全球性宗教,更不是指一种一切宗教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70.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继承了儒家“礼”的观念并将之系统化,而且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理论。荀子把音乐理论更为系统化,他从人的本性出发,主张用“礼”规范人的行为,用“乐”调理熏陶人的本性,其目的就是引导人们改恶向善、去争止乱,从而维系社会安定。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简略论述荀子的乐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