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佛言祖语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相似文献   
862.
李刚 《中国道教》2009,(3):10-14
一、得道成仙--道教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目标 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的人生价值观,以逍遥快乐、长生不死的神仙作为人生的理想目标,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构图,这幅图画,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人为之倾倒.神仙形像可以说正是道教人牛观的一种折射,神仙们过的日子说到底是一种归真返朴的生活样态,道教在神仙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之所在,寄托了自我人生的理想目标.神仙自由自在,天真如婴儿,棋琴书面,潇洒似行云,或玄珠无心,或坐忘返朴,或林下论道,或海阔天空,往来无拘束,谈笑有高朋,适性忘情,圆满自足.这种神仙过的日子,也正是道十们所向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63.
小议修真     
"修真"是道教学问的总枢.对于道门中人而言,修真乃务道第一件大事."超凡人圣,得道成仙",即是修真之果证.故道门常将修道称之为"修真",将修道有成的高道称为"真人"或"高真".如南华真人庄子就称老子、关尹子为"古之博大真人".当代道教两大宗派(即正一、全真)均将"修真"作为立教本旨.可以说,"修真"是涵盖道教全体大用的核心理念.本文拟从"务道原真"、"立教本旨"、"返本开新"三个方面略作阐述.  相似文献   
864.
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总的来说,婚姻关系由相对宽松和自由逐步过渡到严格和规范,婚姻观念亦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内的"男女之别"渐次过渡到婚姻及家庭生活领域内的"从一而终",并最终使"夫为妻纲"的观念初步形成.婚姻道德的提出本身是对于婚姻及两性关系的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前提下,这种规范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女性的片面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865.
《道德经》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概念。老子将“道”视为根源性的存在,宇宙万物包括生命均根源于此。“道”在《道德经》里被提升到了天地之本的高度,获得了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6.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公私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尽管不同的儒家学者对于公私关系的理解往往各有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但是在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上,都是提倡和主张大公无私、崇公抑私的.儒家公私现所体现的社会道德理想、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对后世影响深远,构成了中华民族伦理思维、道德生活以及行为选择的基本方式和主导方向.对儒家的公私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时代要求以及人们现实生活状况的新的公私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67.
生态伦理视阈中的儒家核心价值现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儒家"一体之仁"观将人与自然看成是道德共同体,强调人在这一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地位,以"爱有差等"作为现实的安排,体现了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具有宗教情怀的人类中心意识,儒家在生活方式上"宁俭勿奢"的价值取向包含适度消费的思想,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约束,纠正一味追求物质丰受的消费倾向,这是符合生态学规则的,儒家"为己之学"与"推已及人"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我们超越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西方核心价值观.然而,儒家的上述价值观又与维护宗法制度的价值取向纠姑在一起,因此,必须实现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868.
关于秩序的思考是贯穿于先秦儒家治世之道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理路.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意识到等级秩序的破坏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所在,秩序构建是治世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正是以秩序建构为逻辑起点,儒家设计了其治世之道.以礼义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系统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关于秩序的思考既是其逻辑起点,又是其最终的价值归依.人伦关系协调是儒家治世之道中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对"人"还是"伦"的思考,秩序构建始终是贯穿于儒家人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69.
余在海 《世界哲学》2009,(5):153-161
《技术的追问》是海德格尔1953年11月18日在慕尼黑理工学院所做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海德格尔从存在之思的角度深思了技术之本质,并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果:1.技术本质上并不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因素,也不仅仅是人所制作的合乎目的的手段。相反,它是一种解蔽方式。2.座架是现代技术的本质特征。座架以及由之产生的进步强制规定并统治着当今的整个社会现实。在座架这个吞噬一切的卡律布迪斯漩涡中,一切存在者都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而沦为单纯的持存物,甚至连人自身也被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不是人摆弄座架,而是座架摆弄人。3.座架是形而上学的最后形态,是存在之天命的最后形态。因此,只有凭借思之先导性护送,我们才能在对技术之本质的领会中开启一种新的可能性,即克服作为人类世界栖留的唯一尺度的技术一科学工业之特性。  相似文献   
870.
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09,41(5):464-470
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中文版)形成于他自1902年在中国京师大学堂开始的心理学教学活动,出版于1905年11月。该书在日本发行而在中国发售,它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心理学教材。服部宇之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科学心理学教材,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讲义》具有明显的进化论取向以及为教育服务的倾向。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教学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传播的开端。《心理学讲义》是以知、情、意三分法为基础的心理学体系。中国早期心理学术语与日本心理学中的同形汉字有着紧密联系,服部宇之吉直接采用日本心理学界通用的术语以解决汉语心理学术语的创制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