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段海宝 《哲学动态》2008,(4):106-108
2007年12月1~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等单位承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7: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82.
上一世纪40年代,王恩洋曾撰<新理学评论>一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理气与真际、阴阳与天道、道德观与圣人观诸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二人的分歧既是佛学与儒学的分歧,也是宋明以来心学与理学的分歧的继续;既预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心理合一的发展方向,也表明了道学和哲学在方法论和学术指向上的差异.冯友兰具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使道学或者广义地说儒学、传统哲学转型为以西方哲学为典范的现代哲学,王恩洋缺乏这种意识.但是,儒学转型后也失去了它的成圣指向,欲纳成圣于哲学之中,便不可避免地形成矛盾;成圣的儒学和思维的哲学各行其是,或许是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可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3.
As we enter the new millennium, it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 to review and discover ancient wisdom. The project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requires us to know our own “culture.” The biggest conflicts we human beings face are the conflict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man (man and society), and body and mind. The three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s,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the unity of self and others,” and “the unity of body and mind” of Confucianism may provide precious insight in dealing with the three above-mentioned conflicts, and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se resources. Translated by Yan Xin from Jianghan Luntan 江汉论坛 (Jianghan Tribune), 2007, (1): 5–14  相似文献   
184.
李尚信 《周易研究》2024,(1):108-109
<正>尊敬的林安梧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中来到山东大学参加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衷心感谢大家对我们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大家对中国周易学会与《周易研究》编辑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5.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北京纳通投资有限公司赞助的“儒学与儒商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与会正式代表50余人,提交学术论文和发言稿20余篇,会议发言者100多人次。代表们就如何弘扬诚信传统,建构当代文明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地研讨,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86.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既包括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也包括由历史积累而成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道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与儒学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着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及一个社会实体,不仅具有事实的人文和生活内涵,而且还有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它是适应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流传与演变乃至历史文化生态运动的必然结果。道教蕴藏的丰富思想不仅在本质上不与现代文化生活相对立,相反是我们由今天迈向未来的难能可贵的文化基因宝库。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发…  相似文献   
187.
无论是自然科学,或是我国儒学以及宗教理念,对人的观点,都认同人有肉体和精神两大生活表现特征。 自然科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生理机能构造和心理机能组织。人的生活则是生理机能活动和心理机能活动。我国儒家学说,依照伦理道德观念,认为人性善;善与恶同出于人的一体。天主教理念,主张人性尊严,仍然承认善恶之间存在着灵性与肉体的对峙状态。看来,古今中外,对人的观点,虽有论述之别,却都认同人的精神和肉体,各具自己的表现。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外界的善恶、正邪、美丑等现象,实际上,只不过都是人自己内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8.
河间儒学中心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前期 ,在河间地区形成了一个地方儒学中心。它对儒家经学典籍的传播、对汉代今文经学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古文经典阐释方式的确定、对汉代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等 ,都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9.
东亚儒学与东亚儒者的经典意识密切相关且互为因果,它既立基于经典文本之上,又因对经典文本的诠释而存在与发展。从文本视域看,儒家经典作为儒家思想的意义源发地,有着向着现在言说的"同时性",它能够被带入现时代并在当下视域中开放自身意义的多样性诠释。从诠释者视域看,东亚儒者对儒家经典进行阐释的诠释学处境,建立起儒家经典与东亚儒者之间具有主体间性特征的对话关系,在一问一答的逻辑中,让潜藏在经典中的真理进入诠释者不断更新的前理解结构,进入现代意识,并与现代意识一起构成新的意义统一体,走向未来。东亚儒学的经典意识具有这样的诠释学效应:东亚儒学经典诠释的任务不是去追溯儒家经典的原意和阐论解经者在经典诠释上表现出来的主体性,而是要在一种开放的诠释学处境中建立诠释者与经典之间视域融合的意义联系方式,追求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性意义诠释之主体间性效果。就此而言,东亚儒学倾向于把理解变成自我理解,满足解经者生命意义的自我确认以及经典与解经主体相互承认双重目标,从而将自身解释为一种基于经典与诠释对话关系而动态演进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90.
冯友兰将道学解决人生矛盾的主张归纳为:以私为特殊,以"去私"或说"把‘私’字打破"的方式来消解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界限,求取一般与特殊的统一。这种归纳,既总结了道学最具理论价值的思想内容,也表达了他所理解的人生之路。在国人现实的生活世界中,能否正确地理解并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矛盾,仍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冯友兰晚年思考人生的基本矛盾,实际上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现实关怀;他通过比较中西哲学,肯定作为新儒学的道学的理论价值,则表现了他对民族文化高度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