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9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新仁学"是牟钟鉴先生二十多年来对儒学的未来发展不断思考与探索的理论结晶,主要包括"三大命题"、"十大专论"、"新仁学与当代新人文主义"等内容,具有广阔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等理论特色。首先,就广阔性而言,"新仁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广阔的理论视野;其次,就开放性而言,"新仁学"在内容上以儒家为主综合各家之长,在方法上兼收并蓄综合各家学说,而且本身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最后,就创新性而言,"新仁学"超越了当代新儒学的形上学情结,突破了儒家"由内圣开出外王"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882.
在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儒学以其对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及其自我完善等生命智慧的深刻性,展示了其在现代人重建精神家园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83.
田素良 《天风》2010,(7):30-31
<正>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关注农村教会,尤其是关心乡村传道人理应引起广大同工同道的重视。笔者从神学院毕业至今的20年里,皆在穷乡僻壤的乡镇侍奉。我所在  相似文献   
884.
严锡禹 《天风》2020,(1):17-18
“中国神学三人行”自2016年6月开创以来,深得广大读者欢迎与厚爱.正如创栏“前言”所说,“三人行”旨在记录三位作者点滴神学思考的旅程.尽管很像“自说自话”,但编者与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基督教中国化.诚所谓殊途同归.立足中国教会、浸润于中国文化,其思考必然同心同向.今年,三位作者的思考将主要集中于圣经.我们期待他们的点滴亮光,也为他们默默祈祷.  相似文献   
885.
明朝中后期,"南倭北虏"的时代危机爆发,为了保卫东南海疆和北部边防的安全,以俞大猷、戚继光等为代表的著名将帅做出了一系列振衰起敝、胜战安边的军事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的独具特色的制胜思想体系。俞大猷以"练胆"为核心的练兵思想、"贵乎持重、功收万全"的作战指导思想、"水陆并防,御敌海上"的海防思想、"设险防守,车战制敌"的边防思想对戚继光的制胜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研究俞大猷对戚继光制胜思想的影响,对研究整个嘉隆万时代的兵学思想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86.
从唐代的弥陀寺,到如今的祝圣寺,从净土道场到禅宗胜地,千年古刹的沧桑岁月,南岳禅林的宁静清凉,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887.
2010年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于2010年9月27-28日在浙江省衢州市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领导小组主办,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光  相似文献   
888.
一心开二门是大乘佛教的一个重要观念,牟宗三认为这一观念不仅在佛教内部具有普适性,而且在佛教以外也具有普适性,故可以作为一个公共模型来使用。因此,牟宗三借用这一模型建构了一个儒家式的一心开二门体系:良知为本体,它既可开出本体界,成就无执的存有论;亦可开出现象界,成就执的存有论。显而易见,这一理论对于传统儒学来讲是一种理论新创,故对  相似文献   
889.
梁漱溟首先从人生态度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异同、个性伸展与否、社会性发达与否等方面全面比较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的异同,接着分别揭示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对"以‘刚’的态度,过‘仁’的生活"的所谓孔子理性人生模式的建构,从而为其儒学复兴理论奠定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890.
徐灵府,号默希子,钱塘天目山人,“通儒学,无意于名利。”关于他的生卒时问,今天所见到的历史文献资料中皆无具体的记载,仅能推测出他大约的生存年代。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言,徐灵府在唐武宗会吕初曾被征诏,但因“衰槁”而“免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