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9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宗教》2004,(12):71-71
“勿忘世上苦人多”是1995年12月14日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成立一周年时,妙湛大和尚在病危之际用颤抖的手写下的7个沉甸甸的字。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南普陀寺慈善会成立十周年来,在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服务社会、回报众生,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汉代儒学对医学的深层影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710003)田树仁对比一下仓公“诊籍”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我们不得不承认汉代是我国医学由不成熟向成熟长足发展的时代,这时儒学定于一尊。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  相似文献   
13.
梁世光 《天风》2002,(1):43-43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教会步入了21世纪。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传道人,这个被称为“最崇高的职分”在这新时代中应重新注入些怎样的新内涵呢?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西部儒学"是指在西部地域生长、传承及发展的儒学,呈现出与中原儒学、东部儒学等同中有异、自具特色的儒学形态,是中国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学与地域文化结合而形成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重要表现.目前学界对于西部儒学的研究,逐渐形成地域儒学、丝路儒学、民族儒学等雏形,将儒学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有机结合,昭示了儒学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818年《印中搜闻》上刊载了一封读者来信,称其发现清初《神仙通鉴》一书中有一篇耶稣传。该文虽是介绍,但引起在华外国人和欧美汉学家的密切关注。1839年郭实腊写了一篇全面评价《神仙通鉴》的书评,在该文中他强烈地批判中国宗教。同时郭氏还借助线性时间观念来重新排列和理解《神仙通鉴》中的故事,其阐释的背后有千禧年主义作为理论支撑。1849年斯皮尔则以学术论证的方式探寻早期基督教在东亚乃至在中国传播的痕迹,颇有牵强附会之处。这三个个案解释了1860年前传教士对中国宗教信仰和外来宗教本地化的看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檀丁的长篇梵语小说《十王子传》中透露了不少密教信息。从中可以感知,公元7世纪后半叶的印度佛教已经比玄奘访问印度时进一步衰落,而密教修行却在民间迅速发展。悉陀、苦行者等是主要的密教修行者。念诵咒语、运用手印、实行火祭等是其主要修法,获得法术是其主要目的。当时的密教修行已经与湿婆崇拜相结合,也与性力崇拜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情本易学的自然生态论揭示《周易》自然观念的“大生命”本质,穷究“天人之际”的生态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18.
19.
儒学是人类中心主义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主张“以人为中心”,是指以人的问题为中心,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主宰、掠夺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儒学提倡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特征的德性主体,不是提倡以人与自然分离、对立为特征的认识和价值主体。儒学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同情、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与权利,以“万物一体”为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儒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与严峻的挑战 ,也面临着重建与复兴的历史机遇。百年儒学演进及儒学研究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在“古今中西之争”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中 ,儒学并没有“博物馆化” ,儒学的命运大致经历了受到怀疑、批判、解构、重新诠释后成为现代思想学术形态 ,或获得创造性转换 ,以至汇入多元的世界文化大流之中的历程。 2 0世纪与 2 1世纪之交 ,儒学不仅是“文化中国”、“全球伦理”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对 2 0世纪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既是历史性的课题 ,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