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虎群 《法音》2005,(7):28-32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是当时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他生长寒门,二岁丧父,五岁母亲改适,遂依外祖母于道庵;于十六岁出家受学,十九岁西方寺阅藏悟得般若玄旨,自此以迄五十九岁圆寂,四十余年间两次赴日,远游欧美,宏化南洋,举凡台贤禅净、法相唯识以及世间诸学,莫不以大悲之心、般若之旨统而摄之,洋洋乎成七百万言,三教九流无不旁涉。近代佛教风雨飘摇,太虚大师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而又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故大师一生以建僧为务。其核心就是他的僧教育思想,有大量的著述[1],…  相似文献   
52.
本刊讯5月21日,北京灵光寺隆重举行全寺圣像开光庆典暨供佛斋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根通长老,秘书长王健,副秘书长张琳、宗家顺、演觉法师、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中,“替僧”是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精神。目前学界对于这一现象显然还缺少必要的关注,本文即是对这种现象发生、由来及形成过程的一个粗略考察。  相似文献   
54.
为贯彻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寺院发展理念,多方位发掘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展示佛教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大力推动佛教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自2001年起,上海玉佛寺每年下半年都举办一届觉群文化周。今年的觉群文化周为第十届,于10月  相似文献   
55.
元末明初,来自“西天”迦湿弥罗的佛教僧人萨哈拶释哩在中国传法弘道十余年。他去世后,中国弟子智光宗承师说,发扬传承,从而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印度密教特征的佛教教团,即“西天僧”。这个教团以北京地区为中心,与宫廷皇室及宦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位尊崇。其宗教影响也进入到宫廷之中。  相似文献   
56.
神话与科学     
何江胜 《学海》2001,(5):149-152
神话是人类形象思维的产物,涉及自然世界和人的主体世界,用形象的方式解释自然,表现人生,反映真实.科学依赖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客观世界及其种种现象为研究对象,解释和探讨客观规律.两者都是人类生存有益的建造物,都在力图构建人类理想的客体和主体世界.  相似文献   
57.
针对有的学者把德里达解构主义看作当今“新乘”佛教的状况及学界对德里达思想误读的现象,提出以佛家思想为参照系,对两者在世界“有”“无”关系的本体论问题、世界存在方式问题及语言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强调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占主流的。此外,对德里达逝世之后的解构主义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僧肇将认识主体分为人与圣人,二者都有能动的构造观念的能力,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常人只能认识“相”,而圣人却能认识到“实相”。“相”相当于现象,“实相”相当于本质,它们是一物之两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随认识层次的深入可分为三个阶段:主客二分、主客统一、主客同一。在主客同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差别消失了,人达到了“物我俱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59.
60.
《中国宗教》2022,(8):42-44
<正>2022年8月14日,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著名爱国宗教人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第十届理事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佛教协会原副会长、名誉会长,北京雍和宫原住持、现名誉住持嘉木扬·图布丹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