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14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31.
住山的画僧     
肖海生  妙虚 《佛教文化》2010,(4):90-100
一、住山不知是哪里的鸟儿发出的第一声鸣叫。随后,百鸟都开始叽叽喳喳,泼拉拉的翅膀的声音,搅动着树枝。乌鸣的后面,有时是一片空空的沉寂,有时却仿佛是万物一起在醒来。外面还是一片混沌,不过他知道,天就快亮了。  相似文献   
132.
被誉为中国近代禅门泰斗、坐阅五帝四朝的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1840年——1959年),“其建树、道德、年龄、悟证之伟大高深,为近千年来所罕见。”他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而富于传奇的一生令世人回味无穷。兹仅就他住持鼓山、振兴道场一例来总结他在中兴各大道场时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当时乃至现代佛教界所起的垂范、启迪、警示等意义,因为“鼓山经验”是虚公振兴其住持过的所有道场中所采用的考虑最周密、最具有普遍适应性及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3.
终于以《中国历代增待全集》面世的这套千余万字的巨著,开始编纂时的设想是出一套《中国历代僧诗集注》。那是1991年10月在湖南益阳举行了第一次唐代诗僧齐己学术研讨会之后。这设想立即得到了林凡先生的支持,得到了参加研讨会的益阳朋友的支持,并于1992年3月1日在益阳成立了《中国历代僧诗集注》编纂工作筹备组,迅速投入实际操作。当时。动中无数,以为中国僧人的诗,顶多二百万字。请教几位有关学者,也说不准到底有多少数字。后来发现远不止此数。显然,靠益阳一个地区学人的力量已经不够,便在全国范围内重组编纂班子。通过沈玉成先…  相似文献   
134.
王康 《中国宗教》2023,(7):84-85
唐代新罗僧人地藏的神化、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的确立和地藏王菩萨文化的形成,意味着地藏王菩萨信仰的本土化、人间化和中国化进程不断深入。地藏王菩萨信仰的构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对新时代进一步推进佛教中国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5.
汉译密教佛经中直接以北斗为题材的经文集中出现在盛唐,其中印度来华僧人金刚智所译<北斗七星念诵仪轨>经中,有"北斗八女"字样,同经文标题"北斗七星"相异,在<大正藏>所选用的几个版本经文中也有所同异.笔者比对相关文献考得此"北斗八女"并非"北斗七星"之讹写,其背后是道教的北辰北斗崇拜对密教的影响.比较僧一行撰写的<北斗七星护摩法>,可从中看出密教经文在北斗崇拜上的进一步汉化:不但形式上更接近道教经文,同时此经中首次出现对"火星入南斗"这一传统天象的攘灾之法,是将中土星占内容融入密教佛经中的一条明证,也是天学家身份的僧一行特殊的综合工作.笔者认为金刚智的译文,保留了唐以前道教对密教在北斗崇拜上的影响,而僧一行的工作,是对密教佛经的二次汉化.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有助于辨别北斗经文的成文时间上的前后顺序,也有助于理解史传及笔记故事中北斗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36.
王孺童 《法音》2012,(1):58-59
本刊讯2011年12月3日至7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近40人,对泰国曼谷进行了友好访问。印顺副会长此次赴泰主要任务,是接受泰王御赐大僧长荣誉称号及向泰国水灾灾区捐款。3日下午,代表团一行乘坐泰航TG601航班抵达泰国首都曼谷,受到当地政府官员及信众的热烈欢迎,当晚入住曼谷美殿河畔酒店。4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前往金山寺拜访泰国僧王行政委员会主席(代僧王)颂禄·帕拉菩塔瞻长老,双方回顾了中泰两国佛教交流的历史并互赠  相似文献   
137.
艾克哈特对“空”义的阐释至少有三种,即受造物的“空无”、自我的“空无”、神的“空无”,并非如铃木大拙先生所说仅是心理意义上的“空”.与僧肇所宗“空”义相比,两者在“万有”虚无、得“空”路径、理论归宿三个方面呈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8.
吴容锡韩 《法音》2010,(9):32-32,33-36
<正>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就不断创新着自己的形式与内容。佛教深知,如果它失去了创造之主体性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在中土扎下根来,更不可能延续到现代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里,佛教是  相似文献   
139.
马湘字自然,唐代杭州人。自幼好经史、工文学,尤喜黄老之术。常与道友云游四方。一日只身来到南岳天柱山西侧,见这里山高出众山之上,大峰俯视小峰,众山拱卫主峰,峰峰奇峭。岭陡峦峻,苍莽逶拖,云雾绕岫。沟壑间古松兀立,风摇树动仿佛虬行。雷响山中飞瀑,雨喷石上流泉。高高下下,怪石磋硪,唯鸟道盘山。马湘暗想,此处人烟罕至,好生险恶。正在思想间,忽地对面西山岔内,陡起一阵腥风。风过处,刮得那些娇红嫩绿、枯叶残枝,摇落不已,满岔乱飞。顷刻,一头凶猛的黑斑白额虎狂奔而来,正追逐一只山獐。那黑虎口露钢牙,眼中黄光直射,猛地一跳向山獐扑去,…  相似文献   
140.
李玉昆 《法音》2000,(1):83-86
泉州佛教盛行,唐朝就有“泉南佛国”之誉。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泉州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语。泉州佛教兴盛的表现,一是寺院众多、名僧辈出。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不断,广大人民生活极其痛苦,为佛教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方便条件。西晋末年,爆发了诸王混战,南方较为安定,中原一部分士族和大批劳动人民南迁,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而且把东汉时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传播到泉州。晋太康九年(288),在当时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安丰州九日山附近建造延福寺,之后寺院和僧侣不断增加。隋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