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59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人际情绪调节指的是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对自己或他人情绪进行调节的社会加工过程,对人际互动和社会关系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人际情绪调节社会互动的视角,首先探讨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概念;其次简要介绍了人际情绪调节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主观评价法,实验室法和动态评估法等;最后分别从沟通理论和过程理论两方面梳理了人际情绪调节的研究,并针对这两方面的理论取向,提出相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2.
首因效应可能通过对他人情绪真实性判断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情绪感染的效果。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首先向两组被试散布有关教师的“正面信息”或“负面信息”,然后通过观看该教师的朗诵视频来测量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以及教师的情绪真实性。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散布方式,实验组采用情境引导,对照组采用抽签引导。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功建立了关于教师的第一印象,并对情绪真实性判断和情绪感染产生影响,出现首因效应。而对照组未成功建立第一印象,因此没有出现情绪感染的首因效应。路径分析表明,首因效应通过情绪真实性判断对情绪感染产生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73.
为探索成人依恋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情绪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采用问卷调查全国439名大学生.结果发现: (1) 相比安全型依恋大学生, 不安全依恋类型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显著更高,情绪表达得分显著更低; (2)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亲密-依赖复合维度、焦虑维度以及情绪表达与其手机依赖显著相关; (3) 情绪表达在成人依恋的...  相似文献   
974.
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雳 《心理学动态》2000,8(1):58-62
学习不良自60年代成为教育蜀及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后,人们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帮助主要是在学业技能的发展及矫治方面,而学习不良学生的社会性及情绪方面则被忽视了,只是在近期人们才提出应该对学习不良的社会技能进行干预,并开始特别注意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成果已经揭示了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的侧面;同时,在如何改善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也形成了一些见解。该就是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评介。  相似文献   
975.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陈少华  郑雪 《心理科学》2000,23(6):703-707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本研究考察了4、6、8岁儿童在不同侵犯程度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行业者的道德情绪判断经由积极向消极发展.其归因模式为“个人定向一外部惩罚定向一道德定向”;(2)幼儿在道德情境中的观点采择能力受制于其发展水平,4岁儿童在冲突性情境中尚难以区分故事中的行为者与自己作为行为者在情绪体验上的差异;(3)在幼儿道德发展过程中,“快乐的损人者”预期是一种比较普遍性的现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一现象逐渐减弱;(4)道德情境的侵犯程度并不影响儿童的判断和归因。  相似文献   
976.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考察了不同匹配情境对4-6岁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行为意图与行为结果匹配时,即便4岁幼儿也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和情绪判断;当两者非匹配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和情绪判断都不稳定;(2)在情绪归因过程中,年幼儿童以结果定向为主,年长儿童以意图定向为主;(3)4-6岁儿童在情绪判断任务中不存在年龄差异;(4)道德情境的冲突性因素影响了幼儿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  相似文献   
977.
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个体情绪发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情绪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研究使情绪心理学更加接近和更好地解释人的心理生活。情绪是一种整合性心理组织 ,是人的自然与社会因素的交织。情绪体验是内在感受 ,表情是携带体验内导与外导的情绪信息 ,体验的自我觉知起着自我监测的作用 ,从而能驱动和调节情绪行为和其他行为。表情、体验、认知及其生物学基础的整合活动是情绪社会化的完整机制 ,其中体验起着核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8.
情绪调节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基本能力。认知重评创造力是个体面对负性情境时能够自发产生多种认知重评策略的能力,是情绪调节任务中的创造性行为。研究表明,认知重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正相关,与神经质、特质愤怒无关;创造性的认知重评策略或运用隐喻和类比的高水平认知重构更有利于负性情绪的调节;创造性的认知重评可以通过基于杏仁核的显著情绪唤醒,基于海马的新联想形成和基于纹状体的精神奖赏的中介来调节情绪,从而产生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新颖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上述结果支持认知重评的创造性重构理论。认知重评创造过程需要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和情绪表征的特定执行功能。未来研究可以扩大被试群体,完善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测量方法,探索影响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情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以及进一步揭示认知重评创造力区别于传统创造力的特别加工或反应机制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79.
羞怯是个体在陌生社会情境或感知社会评价时表现出恐惧和抑制的一种特质,其与诸多适应问题相关。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羞怯个体在对威胁的注意、情绪体验、情绪调节上均与非羞怯个体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与羞怯相关的额叶、边缘系统等脑区在结构、功能连接和激活状态中表现不同。未来研究仍需从羞怯亚类型、羞怯的个体与文化差异入手,增加多模态数据分析方法和元分析方法,并在数字化背景下来进一步探究羞怯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80.
本研究对48名老年被试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干预研究,探究基于日常事件的情绪标注任务对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干预组老年人的感知自我和理解自我情绪能力与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对照组;(2)干预组的消极情绪强度、情绪的混合性、消极情绪均方相继差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日常事件的情绪标注任务能提高老年人感知自我和理解自我的情绪能力,能有效提升其日常情绪体验和主观幸福感,改善老年人的主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