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作为20世纪英美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M.Oakeshott,1901-1990)以政治哲学享有盛名,但对历史的哲学思考同样构成了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历史及其他论文》(包括《经验及其模式》)一著中,欧克肖特对历史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历史概念存在着暧昧  相似文献   
132.
自我概念对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90-92
人格的健全程度与自我概念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自我价值感、自我同一性、情绪及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自我概念对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自我概念在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必须重视自我概念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3.
数年之前,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故事发生在巴黎。那时有一位老清洁工名叫夏米,他的朋友死去了,留下来一个名叫苏珊娜的小女孩,朋友要求夏米帮助他把小女孩抚养成人。为了让小姑娘过得更快乐,夏米时常讲故事给她听,曾经讲到了一个关于金蔷薇的故事。他告诉苏珊娜,金蔷薇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苏珊娜离开了他。10多年后的一天,他们偶然相逢。  相似文献   
134.
阿尔都塞晚期以“偶然相遇”的方式对唯物主义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理解,这一思想转变集中体现在他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判断之中。一方面,阿尔都塞对精神分析中的结构主义要素进行了批判,并从“偶然性”出发强调了精神分析的唯物主义特质。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推进了“相遇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由精神分析所体现和催化的“偶然的唯物主义”意味着对以意识哲学为代表的同一性学说的深度反思和批判,“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观”的形成则加深了对客观现实性的聚焦和关切。总体而言,阿尔都塞基于精神分析学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探讨,既构成了西方当代唯物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又同时呈现出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5.
个人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主题是通过对客体的认同,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稳定与一致。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先辈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但是这么重要的主题并不会顺理成章地自然完成,都需要有一个对客体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既有波澜壮阔、扬眉吐气,也会危机四伏、含辛茹苦。本文从心理学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当前中华文化面临的心理认同与危...  相似文献   
136.
5月18日,40岁的江苏企业家吴文洪登顶珠峰,却在下撤时突发高山疾病不幸遇难。这也许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中也不难找到其必然的细节、常识和规律,他登顶珠峰勇气可嘉,信念执著,但他不具备条件,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37.
儒释道三教皆以“道”为根本旨归,并立足自身本位来不断融会他者,最终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三教合一”思潮。但“三教合一”思潮的形成并没有泯灭三教之间的差异,反而促进了三教各自话语体系的构建。寻求同一性、自觉差异性、超越同异之辨,既是“三教合一”思潮得以形成的历史经验,也是当下中国哲学话语构建的现实路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在对“哲学”保持觉解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与西方哲学进行视域融合:“求同”以为双方的深层对话提供场域;“存异”以为双方的相互激活提供可能;最终超越同异之辨,实现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8.
正义是人的正义,从人作为差异与同一的统一体来考察正义,发现正义有其内在运行发展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差异性原则、同一性原则、差异与同一相统一的原则、同一性突现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3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