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道教崇尚素食为主之饮食方式。道教饮食尚素有坚实的义理基础;行之有效的道教戒律是道门饮食尚素之制度保障;扬善止恶的长生成仙信仰为道教饮食尚素提供精神动力;形式多样的道教斋仪,则是道教饮食尚素之重要体现。饮食是生命之基石,道教饮食尚素思想及践行是其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32.
一、正确理解养生理念推动道教的健康发展道教的宗旨是修仙成道、济世利人。道教文化的精华在于其性命学说,也即道教养生。道教是非常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就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充分体现了道教贵生度人的特点。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33.
道教设养生之方,是为度己助人,决不是以之取名利、图富贵。为人与自律,是在推广或使用养生术时,始终要注意的。道教养生学是一个庞大体系,内涵丰富。如果要讲道教养生学的结构,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可以分出不同的层面。从道教的传统来说,可以分为道与术;从现代习惯来说,可以分为理论与方法。道教养生学的方法,可以随时间变化、环境不  相似文献   
134.
郝爽 《中国道教》2011,(6):45-50
行气又称炼气、食气、服气、吐纳,是古已有之的养生术.道门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五《至理》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①道教行气术作为治病、养生,最终实现成仙理想的手段广泛应用于修炼,并被后世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35.
伊斯兰教的宗教功修有五项,即念、礼、斋、课、朝,其中礼拜真主要求成年穆斯林每日履行五次。每次礼拜都要在衣着干净、场地清洁、心无杂念的前提下开始,依次完成抬手、站立、鞠躬、叩头、跪坐等  相似文献   
136.
夏云 《中国宗教》2012,(5):41-44
他社会事务繁多仍然坚持早晚功课、静坐存想、斋戒等道教修炼的基本功夫,对"处喧见寂"之趣、"出有入无"之机明见洞悉。作为身处闹市红尘、在现代都市里修行悟道的出家人,他何以能练就如此清静功夫?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道教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中国道教学院的执教老师,他对于道教人才培养的看法怎样?  相似文献   
137.
自古以来高僧长寿者众多。唐代以来,超过或接近百岁的高僧,有记载的著名僧人就有日照、慧昭、仪宴、惠秀、礼宗、神秀、智威、怀海、圆修、志鸿、定安等;当代高僧中,长寿者也众多。  相似文献   
138.
詹恒 《美与时代》2014,(7):128-128
道家养生文化是我国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相关资料文献里的养生图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传播作用,甚至有些成为了具象性的文化象征符号。在当今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能更好的继承道家养生文化,怎样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发展,对于养生文化的图像性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司马承祯 (647—735)是唐代并名的道教养生理论家。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据《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载:“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为陶氏三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潘师正逝世于太山逍遥谷。其后司马承祯遍历名山,隐于天台玉霄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诏赞美。及将归还,遣麟台监李峤饯行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景云二年(711年),睿宗令其兄子承祎到天台迎司马承祯入宫,问以道术。  相似文献   
140.
如果将养生文化现象置入广阔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考查,我们便不能不承认,它是一个基本自成系统的哲学思想、理论模式和实践方法的文化体系。这样一种文化体系是在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土壤中才能发生成长。就养生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以及对养生研究的重视来说,大概除了中国的医家之外,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同道家(包括道教)相媲美。纵观中国早期文化结构,先秦是多种思想文化的并存争鸣;秦汉以降则逐渐在封建大一统专制前提下形成儒道互补,东汉以来,佛教流行、又渐演为儒、道、释三家并存互补这一主体文化结构。养生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文化,所以能经历几千年风云诡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