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是成熟阶段,在佛典校勘、佛教考古与思想解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形成了旧英德学派、列宁格勒学派与法比学派;三、二战结束到70年代,是转型阶段,东亚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传统的文献学与哲学研究之余,兼顾适应国际政治需要的"地区研究",在方法上更多涉及佛教的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四、80年代以来,欧美佛教研究中心从欧洲转到北美,佛教学术空前繁荣,西方佛教学者置疑他们自身的学术传统与理论预设,探讨佛教与西方社会深度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2.
现代转型问题无可否认的成为当代美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难题。论文尝试着从哲学文化的整合趋向中寻找方法论的支持:首先是东西方平等“对话”关系的出现,其核心是”自我中心论“的扬弃;其次是比较方法论的自觉贯彻运用;再次是以辩证思维贯穿其中的理论重构。  相似文献   
163.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164.
季先生以98岁高龄之人生经验与知识系统,网罗中西,融贯古今,以高远之视界,见出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面临的危机,提出诸多人文学科必须重写、根本转型与改弦更张.对美学学科之严重西化,他提出必须“根本转型”,应在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上探求,才会有出路.尽管他的“舌头”美学显得过浅过窄,其理论前提也尚未进行中西方文化性质之大转换,但从中显现了他的卓识与真诚,足以令后人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65.
黄玉顺 《中国哲学史》2012,(1):119-124,47
国学应有以下五大基本特征:第一,就其性质而论,国学既非西方的"汉学"(sinology),也非原教旨的"经学",而是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学术;第二,就其方法而论,国学并非学术史(史学)那样的对象化或"客观"化的"科学研究",而是经典诠释;第三,就其形式而论,国学并非"文史哲"那样的多元的分科研究,而是传统经学那样的一元的统合学术;第四,就其地位而论,国学并非与"文史哲"等等相并列的一个学科,而是可以统摄诸学科的一门奠基性学术;第五,就其作用而论,国学作为一种学术,并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所谓"学科",而是一种具有"柔性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理论或学说。  相似文献   
166.
对于20世纪的中国哲学而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其主题之一;然而,这种转型是以何种现状为基础,如何进行的?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怎样的走向,留下了哪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拟以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为中心,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7.
张效法 《天风》2008,(8):38-39
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于是,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的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事实上这是国情所需,也是发展所需.那么,基督徒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哪些贡献可作呢?  相似文献   
168.
正春节时我们可以书写一些感恩赞美神时春联,既符合传统习俗,又能彭显信仰。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习惯,包括节日习俗。它们既承载着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有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但其间往往是鱼龙混杂,良莠并存。因此,对于这些习俗,基督徒必须持守圣经真理,正确面对。对于符合基督教信仰、积极健康、增强民族向心力的活动,我们可以参与,反之则不然。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相似文献   
169.
21世纪健康城市展望--上海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为更好的生活与健康提供了前景.我们开始注意到由于未持续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全球化快速的变化使许多城市在物资、服务与人口流动上造成了困难,不论他们是旅游人员,农村流动人口,还是被迫离家的群体或难民.未来,保证城市的健康将成为保证整个人类社会健康的关键.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健康城市应提到全球健康的议程中,这一议程可称为"健康的城市化",包括五个行动领域.对于上海来说,这是个很好去参与"健康的城市化"目标的时机.  相似文献   
170.
试论死亡的本质及死亡态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死亡的最高解释应当是一种哲学的解释,而医学认定的死亡可以纳入这种解释。死亡是个体人与社会关系不可逆转的脱离和中断。本质不能直接取代标准,但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标准来揭示。因此,探讨和建立死亡的标准仍然最具实际意义,但必须统驭在对死亡本质的认识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