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选择盲是指个体不能觉察他们的偏好与决策结果之间的不匹配, 即人们不能发现真实偏好被操纵, 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记忆表征理论主要从记忆表征编码的角度分析人们为什么不能发现选择的改变, 选择偏好理论则着重分析人们偏好反转的原因。选择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选项相似性和虚假反馈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选择盲的心理机制与产生根源、影响因素和应用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2.
研究以Ellsberg选瓶任务为决策材料,探讨了不同任务特征下个体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中决策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获益情景下:高概率时高、低容忍度个体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偏好模糊规避;中概率时低容忍度个体比高容忍度个体表现出更低程度的模糊规避,前者倾向于模糊中立,后者倾向于模糊规避;低概率时两者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倾向于模糊中立。损失情景下:高概率时两者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倾向于模糊寻求;中概率时低容忍度比高容忍度个体更偏好模糊寻求,前者倾向于模糊寻求,后者倾向于模糊中立;低概率时两者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倾向于模糊规避。这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偏好产生作用,但这种作用会受到损益概率和损益结果的影响,具有情景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3.
伪忽视是健康个体存在轻微偏左的不对称空间注意。影响这个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刺激材料、年龄、认知负荷和知觉负荷等。其中, 眼动搜索习惯曾经被认为是伪忽视现象的主要因素, 甚至提出伪忽视是眼动偏好现象。但是, 最近文献研究普遍认为, 伪忽视不是眼动行为, 而是注意特质。近10年的大脑神经层面的证据发现, 右脑腹侧注意网络对左侧空间注意偏好有较大的贡献, 而且在神经传导束的证据中也发现右脑大纵束二型对左侧空间注意的激活程度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传导束。另外, 注意偏好的时间分辨率研究发现, 注意的左侧空间偏向发生在注意发生后的100~200 ms之内, 眼动搜索时间则是在1500 ms之内出现最大左偏。该现象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交通驾驶员的注意能力和驾驶视觉搜索模式的关系研究。研究意义在于为安全交通提供两条原则, 首先, 道路交通驾驶环境设置要满足驾驶员的注意特质的需求; 其次, 通过合理干预, 可以抑制视觉搜索习惯, 培养安全的驾驶搜索模式。  相似文献   
194.
王哲  葛列众 《心理科学》2008,31(2):363-366
面孔认知的反转效应已经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本研究使用结构信息改变的面孔、汉字和双关图作为实验材料.被试在经过面孔或者汉字的启动任务之后,可以将双关图知觉为面孔或者汉字.结果显示:在对面孔的相对辨认情景中,被试对反转面孔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正立面孔,存在反转效应.在对汉字的相对辨认情景中,正立和反转汉字的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反转效应不仅和结构信息有关,面孔专家化系统自上而下的激活对面孔反转效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5.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在公共媒体信息背景下考察人们对不同效价新闻的加工偏向,以及新闻群体属性在加工偏向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2均以不同效价的内外群体的真实新闻为实验材料,实验1采用选择接触范式,从行为选择层面间接考察被试阅览不同新闻时的注意选择偏向;实验2采用点探测范式,增加两种SOA(200ms / 500ms)条件,进一步直接地揭示被试加工新闻信息时的注意偏向特点选择行为偏向背后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表明,实验1中被试倾向加工积极的内群体新闻以及消极的外群体新闻;同样,在实验2的注意后期,也发现人们对内群体新闻的积极注意偏向,与对外群体新闻的消极注意偏向,而在注意早期,人们对积极新闻存在注意偏向,且不受群体属性影响。结果符合社会认知加工的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贬低偏向。  相似文献   
196.
何贵兵  张平 《心理学报》2004,36(1):37-43
以往社会决策图式理论没有考虑决策群体中成员的地位、成员的价值取向和专长知识分布等决策者影响力因素对群体决策整合过程的影响。本文在考虑上述诸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了决策者影响力函数,通过投资决策模拟实验,综合使用决策影响力函数和个体偏好分布来预测群体决策的结果。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决策者影响力函数和修改后的社会决策图式理论比传统的理论能更准确和有效的预测群体决策。  相似文献   
197.
该文通过档案调查、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不同颜色文字对阅读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在对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2007年12月的5537份六级考试成绩档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颜色试卷的阅读部分和总分成绩差异显著(蓝色低于黑色),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大;选取26名被试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题目难度和颜色之间存在边缘显著的交互作用,简单题目上蓝色比黑色成绩更低,但是这种差异在复杂题目上没有那么明显。进一步地,通过131份问卷调查数据得出,被试的阅读习惯为黑色,主观偏好也为黑色:这也是影响阅读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8.
4~6岁幼儿颜色偏好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少英  葛列众  朱瑶 《心理科学》2004,27(3):669-670
本实验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6岁幼儿进行颜色偏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4—6岁的年龄段中,幼儿颜色偏好顺序依次为:红、黄、橙、蓝、紫、绿;男女幼儿的颜色偏好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之间的幼儿颜色偏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9.
攻击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叶茂林 《心理科学》2003,26(2):334-336
1 引言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 ,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一直以来 ,对攻击性的研究主要通过考察个体外显的攻击行为来进行 ,其使用的方法多是直接的、外显的 ,忽视了也不可能探讨人类攻击性的潜在性。自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借鉴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对人类攻击性进行探讨 ,认识到攻击性更具有内隐性 ,使得我们对人类攻击性的认识出现了新的进展。在此我们对攻击性的研究方法做一个简要的述评。2 攻击性研究的常规方法2 1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攻击性的常用方法 ,它通常又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2 1 1 案卷法 (…  相似文献   
200.
内群体偏好对群体及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有重要价值。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揭示了个体在内部竞争下维持内群体偏好的机制。实验一操纵内部竞争(有,无)和群体认同(高,低),发现内部竞争破坏了内群体偏好,而群体认同无法改变此破坏作用。实验二操纵内部竞争(有,无)和内群体心理距离(远、近),发现内部竞争破坏内群体偏好时,心理距离能够调节二者的关系,近心理距离有益于个体在内部竞争下维持内群体偏好。实验三进一步分析了心理距离维持内群体偏好的作用机制,发现心理距离通过个体知觉到的内部竞争感而影响内群体偏好。据此可认为,在内部竞争中维持内群体偏好需更多地关注成员间的关系(缩短心理距离),而非单纯地强调个体和群体间的联结(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