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精神疾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近年来的趋势。研究者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的T1加权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的脑影像数据中, 为了解疾病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提供帮助。回顾以往研究发现额叶及颞叶的脑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行为数据和脑影像数据结合的分类效果优于单模态数据。现阶段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和泛化能力欠缺的局限, 未来研究应注意扩大样本量、制定标准化的分类方法, 从而进一步探究机器学习在精神疾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采用青少年体像烦恼量表、自尊量表和大学生恋爱压力量表对550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体像烦恼、自尊和恋爱压力的结构方程,考察自尊在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体像烦恼、自尊和恋爱压力之间相关显著;(2)大学生体像烦恼对自尊和恋爱压力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自尊的预测是负向的,对恋爱压力的预测是正向的;(3)自尊在体像烦恼和恋爱压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417),即体像烦恼直接对恋爱压力产生影响,也可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恋爱压力。  相似文献   
93.
简讯七则     
《法音》2004,(3):49-50
本刊讯广州市六榕寺法量法师慈悲为怀,关心雷州市石溪寺小学、卧龙庵小学的孤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继2002年捐资5万元助学之后,今年1月18日又委派法充法师与二位居士,送去一批课本和学习用具,以及人民币1万多元,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惟觉)据《郑州晚报》1月31日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等22名国内著名古建专家,对少林寺即将进行的全面整修作现场论证。方案经批准后,今年“十·一”前,整修后的少林寺将以崭新的形象与游客见面。按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制的整修方案,少林寺将首先对山门前广庭进行改造,寺院门口的旗杆也要按照北魏时期…  相似文献   
94.
杭州飞来峰石窟造像是中国公元10世纪以后著名的晚期佛教雕刻.它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艺术于一体,是我国东南地区多民族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95.
道·言·智·境:中国哲学诠释学传统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诠释学面对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对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中国哲学发展了不同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传统,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问题。西方哲学诠释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道与言,而中国哲学诠释学关注的问题则有四个:道、言、智、境。中国哲学诠释学具有逻辑的自足性与自洽性,它在历史的展开过程中呈现为思想理论的圆环。  相似文献   
96.
我像妈妈     
在我的一生中,常常会听到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 年轻的时候,我听到这话并不在意,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相信。  相似文献   
97.
徐杉 《宗教学研究》2013,(1):150-155
开凿于唐代的乐山弥勒大佛摩崖造像,无论是规模还是形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大弥勒佛造像.本文从乐山弥勒大佛造像中的几个问题入手,结合佛经中的弥勒信仰和当时国家政治背景,探讨修造弥勒大佛的深刻原因,揭示出当时修造弥勒大佛与国家意识形态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8.
正引言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近千年,曾经的佛教徒也多已改信其它宗教。近百年来,尽管世界各地的许多有识之士历经艰辛,努力想把佛教返传回它的故国[1]。由于障碍众多,举步维艰,收效甚微[2]。然而,笔者在印度留学、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99.
浙江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它同时诞生、至今遗迹尚存的千佛岩造像为中国南北朝时期江南重要龛像遗迹,是中国早期石窟像在南方仅存的遗迹、江南早期巨型石窟造像的代表作,历史文物价值可与闻名中外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造像媲美。是佛教中国化尚存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也是新昌佛教中国化发祥地的实物证据。其工程浩大,工艺精湛,震惊当世。南朝时期文学评论家刘勰撰写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称其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僧祐造像、刘勰撰碑,至今成为新昌大佛寺双璧。  相似文献   
100.
宋代马远《三教图》中儒佛道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画像,透视出人们对三教认知在认同基础上的差异。此图原解为佛坐、道立、儒作礼,显示出扬佛抑儒倾向。南宋理宗令儒臣江子远作解,则旋转了三祖画像的原解之意,儒居于上,并深得理宗赞赏。理宗对新儒学即理学思想崇敬有加,将其立为官学,却又与理学家朱熹等不同,对佛、道表现出更多尊崇,历代少有。南宋后期,三教并尊成为时代特征,包括理学人物真德秀等。人们围绕马远《三教图》的解读,体现出那个时代的三教观。后世对此图的关注,对宋人作解的赏识以及一些新的解说,反映南宋以后儒学官学延续、三教并行的社会现实,也是三教认同思想的延伸。"心同"而"迹异",正是三教长期共存、发展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